前言:欢迎 各位光临 本博客,这里小编带你直接手撕Make/Makefile (自动化构建) ,文章并不复杂,愿诸君耐其心性,忘却杂尘,道有所长!!!!
**🔥个人主页:IF'Maxue-CSDN博客🎬作者简介:C++研发方向学习者
📖**个人专栏:
《C语言》
《C++深度学习》
《Linux》
《数据结构》
《数学建模》**⭐️人生格言:生活是默默的坚持,毅力是永久的享受。不破不立,远方请直行!
文章目录
-
- [1. 先搞懂:进程优先级到底是啥?](#1. 先搞懂:进程优先级到底是啥?)
- [2. 为啥要有优先级?CPU不够用了!](#2. 为啥要有优先级?CPU不够用了!)
- [3. 实操:怎么看/改优先级?](#3. 实操:怎么看/改优先级?)
-
- [3.1 查看优先级:用top命令](#3.1 查看优先级:用top命令)
- [3.2 改正在运行的进程优先级(top命令内操作)](#3.2 改正在运行的进程优先级(top命令内操作))
- [3.3 启动时指定优先级:用nice命令](#3.3 启动时指定优先级:用nice命令)
- [3.4 注意:优先级不能乱改!](#3.4 注意:优先级不能乱改!)
- [4. 必懂概念:进程的"关系"与"切换"](#4. 必懂概念:进程的“关系”与“切换”)
-
- [4.1 4个关键概念:竞争、独立、并行、并发](#4.1 4个关键概念:竞争、独立、并行、并发)
- [4.2 进程切换:为啥死循环程序不会卡死系统?](#4.2 进程切换:为啥死循环程序不会卡死系统?)
- [5. 再深入:优先级的本质与文件权限](#5. 再深入:优先级的本质与文件权限)
-
- [5.1 优先级的本质:一个整数](#5.1 优先级的本质:一个整数)
- [5.2 进程为啥能访问文件?看"身份"](#5.2 进程为啥能访问文件?看“身份”)
- [5.3 核心原则:时间片与公平性](#5.3 核心原则:时间片与公平性)
- [6. Linux调度算法:怎么快速选进程?](#6. Linux调度算法:怎么快速选进程?)
-
- [6.1 两种操作系统:分时 vs 实时](#6.1 两种操作系统:分时 vs 实时)
- [6.2 运行队列:140个"格子"](#6.2 运行队列:140个“格子”)
- [6.3 快速找进程:bitmap位图](#6.3 快速找进程:bitmap位图)
- [6.4 解决"饥饿":活跃与过期队列](#6.4 解决“饥饿”:活跃与过期队列)
- 最后总结
1. 先搞懂:进程优先级到底是啥?
简单说,进程优先级就是"谁先用CPU"的排队顺序 。
就像奶茶店点单,加急单(高优先级)比普通单(低优先级)先做,CPU也会优先给高优先级进程分配资源。
2. 为啥要有优先级?CPU不够用了!
电脑里同时跑着微信、浏览器、后台服务等几十上百个进程,但CPU核心就那么几个(比如4核、8核),资源不够分,必须定个"规矩"------这就是优先级的意义。
这里要分清两个容易混的概念:
- 优先级:有资格用资源,只是"先到后到"(比如都能结账,VIP先结)
- 权限:有没有资格用资源(比如普通用户不能删系统文件,相当于没资格进"系统文件结账区")
Linux里用两个值描述优先级:
- PRI:基础优先级,所有进程默认都是80
- NI(nice值) :优先级修正值(可以调,但不建议乱改!)
进程真实优先级 = PRI + NI(比如PRI=80,NI=-10,真实优先级就是70,比默认高)
3. 实操:怎么看/改优先级?
3.1 查看优先级:用top命令
在终端输入 top
,会显示所有进程的状态,其中:
PR
列:真实优先级NI
列:nice值
3.2 改正在运行的进程优先级(top命令内操作)
- 输入
top
进入监控界面 - 按
R
键(大写),提示"Enter PID to renice:" - 输入进程ID(比如示例中的25110),回车
- 提示"Renice PID 25110 to value:",输入要调整的NI值(比如我们改-10)
3.3 启动时指定优先级:用nice命令
如果想让程序启动时就带指定优先级,用 nice -n [NI值] 程序命令
,比如:
bash
# 以NI=5的优先级启动我的程序(真实优先级=80+5=85)
nice -n 5 ./my_application
# 查看效果:用ps命令看NI列
ps -l ./my_application
3.4 注意:优先级不能乱改!
- NI值范围被严格限制在 [-20, 19](-20优先级最高,19最低)
- 大范围改优先级会打乱系统的"活跃队列"和"过期队列",可能导致进程调度错误
4. 必懂概念:进程的"关系"与"切换"
4.1 4个关键概念:竞争、独立、并行、并发
- 竞争:多个进程抢CPU/内存等资源
- 独立:一个进程崩了不影响其他(比如浏览器崩了,微信还能聊)
- 并行:多CPU同时跑多个进程(比如8核CPU同时跑8个程序)
- 并发:1个CPU"轮流"跑多个进程(快速切换,看起来像同时跑)
4.2 进程切换:为啥死循环程序不会卡死系统?
你可能会问:如果一个程序死循环了,会一直占着CPU不放吗?不会!因为有"时间片"------每个进程最多用CPU一小会儿(比如10毫秒),到点就"换人"。
切换时要做两件事:
- 存数据 :当前进程的临时数据(存在CPU寄存器里),要保存到进程的"档案袋"(内核里的
struct task_struct
结构体)- 简单说:寄存器是CPU的"小本本",记临时数据;切换时要把"小本本"内容抄到"档案袋"里
- 读数据:从下一个进程的"档案袋"里,把数据读回CPU寄存器,让它继续跑
还有个关键:内核里有个 struct task_struct* current
指针,永远指向正在跑的进程,就像"当前值班人员名牌"。
5. 再深入:优先级的本质与文件权限
5.1 优先级的本质:一个整数
进程的优先级,其实是 struct task_struct
里的一个整数------值越低,优先级越高(比如70比80优先级高)。
5.2 进程为啥能访问文件?看"身份"
Linux里,所有资源访问都是"进程替用户干的"------进程的"身份"(用户ID、组ID)和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所属组、其他用户)匹配,才能访问。
5.3 核心原则:时间片与公平性
现在的操作系统都是"时间片调度",核心是公平------哪怕是低优先级进程,也不会永远没机会用CPU。
6. Linux调度算法:怎么快速选进程?
6.1 两种操作系统:分时 vs 实时
- 分时系统:我们日常用的(Windows、Linux桌面版),多个程序轮流用CPU,保证公平
- 实时系统 :工业/关键场景用的(比如新能源汽车刹车系统),进程来了必须立刻跑,不能等
大部分Linux系统两种模式都有,只是实时模式默认隐藏。
6.2 运行队列:140个"格子"
每个CPU对应一个"运行队列"(runqueue),里面有140个"格子"(队列),按优先级分:
- 0~99号:实时进程(优先级高,必须立刻跑)
- 100~139号:普通进程(我们日常用的程序)
这140个队列本质是个"哈希表"------按优先级把进程分到对应的格子里,找起来快。
6.3 快速找进程:bitmap位图
调度器怎么在140个格子里快速找到"有进程的最高优先级格子"?用bitmap(位图):
- 每个格子对应一个"比特位"(0或1)
- 比特位=1:这个格子有进程;比特位=0:没进程
- 扫一遍位图,瞬间就能找到最高优先级的进程(这就是"O(1)调度算法"------不管多少进程,找的速度都一样快)
6.4 解决"饥饿":活跃与过期队列
如果高优先级进程一直有,低优先级进程会不会"饿死"(永远没机会)?不会!调度器用了两个队列:
- 活跃队列:当前能被调度的进程
- 过期队列:用完时间片的进程
等活跃队列里的进程都跑过一轮,就执行 swap(&active, &expired)
(交换两个队列的角色),让过期队列里的进程变成"活跃",保证每个进程都有机会。
另外,Linux分时系统支持"内核优先级抢占"------如果来了更高优先级的进程,能立刻"打断"当前进程,保证高优先级任务及时执行。
最后总结
Linux进程调度的核心逻辑很简单:
- 用"优先级"定排队顺序,解决CPU不够用的问题;
- 用"时间片"和"活跃/过期队列"保证公平,不让进程"饿死";
- 用"bitmap"和"140个队列"快速找进程,保证调度效率。
记住:日常用不用深扒内核,但知道"别乱改NI值""死循环程序不会卡死系统"这些点,就能更好地管理Linux程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