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AI自动化开发体系(Cursor 驱动):从需求到上线的全流程闭环与实战清单

一人AI自动化开发体系(Cursor 驱动版):从需求到上线的全流程闭环

本文给出一套以 Cursor 为中枢、个人即可完成从「需求 → 架构 → 开发 → 测试 → 部署 → 迭代」的自驱动工程方法论与落地清单。核心思路:所有环节尽量通过 Cursor 的 Chat、Composer、Inline Edits、Agent 与 Git 集成来驱动,实现最小人力投入与最大化复用。


全流程地图(Cursor 视角)

  • 阶段 1:需求输入与理解(Cursor Chat 汇总 PRD)
  • 阶段 2:架构与技术栈生成(Composer 生成骨架)
  • 阶段 3:模块化代码开发(Inline Edits/Agent)
  • 阶段 4:本地测试与自动调试(Run/Chat 修复循环)
  • 阶段 5:自动部署与持续集成(GitHub Actions + AI Review)
  • 阶段 6:运行监控与 AI 优化循环(日志→洞察→新 PRD)

阶段 1|需求输入与理解(Cursor 汇总 PRD)

  • 工具:Cursor Chat、Notion/飞书(粘贴素材)

  • 操作(在 Chat 中完成)

    • 粘贴用户语音转写/文字/竞品截图要点
    • 让 Chat 用结构化模板生成 PRD
  • 输出

    • 《项目需求说明书》(PRD)
    • 用户旅程 + 模块分解(用于后续文件生成)
  • Chat 模板(在 Cursor Chat 粘贴):

    你是资深产品经理。将以下信息汇总为结构化 PRD:

    1. 目标用户/场景;2) 功能列表(MVP/扩展);3) 数据模型(实体/字段/约束);
    2. 接口草图(请求/响应/错误码);5) 用户旅程(关键路径);
    3. 非功能(性能/合规/监控);7) 风险与边界;8) MVP 范围与不做清单。
      素材如下:
      [粘贴原始需求]
  • 通过标准

    • 每个功能能映射到数据实体与接口
    • 明确 MVP 范围与"不做清单"

阶段 2|架构与技术栈生成(Cursor Composer 直出骨架)

  • 工具:Cursor Composer、Chat、Inline Edits

  • 操作

    • 将 PRD 交给 Composer,生成技术栈选择、目录结构、依赖、Dockerfile、.env.example、基础路由
    • 使用 Inline Edits 写入到对应文件
  • 输出

    • 《项目架构蓝图》(数据流/模块/部署拓扑)
    • 可启动的项目骨架(含 Dockerfile)
  • Composer 模板:

    基于以下 PRD,生成最小可行架构与项目骨架:

    • 选型:Next.js + FastAPI + PostgreSQL(如有更优,请说明取舍)
    • 生成内容:目录结构、依赖清单(含版本)、基础路由/控制器、ORM 初始化、
      Dockerfile(前/后端)、docker-compose.dev.yml、.env.example、README 启动说明。
      要求:所有文件以可直接粘贴的形式输出;命令保持最小化。
      PRD:
      [粘贴 PRD]
  • 通过标准

    • 本地一条命令启动(Makefile/NPM Scripts/compose 二选一)
    • Git 初始化与基础 CI 占位(.github/workflows/ci.yml)

阶段 3|模块化代码开发(Cursor 生成与对齐契约)

  • 工具:Cursor Chat、Inline Edits、Agent(对话式批量实现)

  • 操作

    • 按功能拆分开发;每个功能点用同一模板生成后端接口、ORM、前端组件与测试
    • 前后端契约由 Cursor 校对与修复(让 Chat 对比文件差异)
  • 输出

    • 通过单测的模块代码
    • AutoDoc.md(由 Chat/Agent 汇总生成)
  • 功能实现模板(对某模块在 Chat 发起):

    角色:资深全栈。实现功能【名称】。
    输入契约:[请求字段/类型/校验];输出契约:[响应/错误码]
    请生成:

    1. FastAPI 接口(含 Pydantic 校验、错误处理、结构化日志)
    2. SQLAlchemy ORM 与 Alembic 迁移
    3. Next.js 页面/组件与调用示例(TypeScript)
    4. pytest/Playwright 最小单测/冒烟
    5. 更新 AutoDoc.md(接口说明/示例)
      请严格对齐契约并避免类型漂移。
  • 契约对齐检查(让 Chat对比):

    对比后端接口响应与前端类型定义,列出不一致点并给出修复方案,直接输出可粘贴的编辑内容。
    引用文件:@backend/app/... @frontend/...(用 @file 附带引用)


阶段 4|本地测试与自动调试(Cursor Run 循环修复)

  • 工具:Cursor Run/终端、Chat

  • 操作

    • 运行测试,粘贴报错堆栈到 Chat,请其"只改需要改的最小差异"
    • 依赖/类型/路由错误让 Chat 生成精确编辑
  • 输出

    • 测试报告(通过率/覆盖率/性能)
    • 修复后的最小差异编辑内容
  • 生成测试模板:

    基于以下接口/组件代码,生成 pytest 与最小 E2E 冒烟:

    • 覆盖正常/异常/边界;
    • 用 fixtures/工厂法构造测试数据;
    • 覆盖率后台 >= 70%;
    • Playwright 覆盖登录→核心流程→退出。
  • 修复循环提示语:

    这是运行日志与失败测试堆栈。请输出"最小编辑集合":修改哪些文件、插入/替换的确切代码块,并说明原因简述(<=3句)。禁止大改动。
    日志:
    [粘贴失败堆栈]


阶段 5|自动部署与持续集成(Cursor 驱动 PR/CI)

  • 工具:GitHub、Actions、Docker、Vercel/Render,Cursor Git 面板 + Chat

  • 操作

    • 让 Chat 生成 CI 配置(构建、测试、预览、生产)
    • 提交 PR,使用 Chat 审查差异、识别风险、给出建议编辑
    • 首次部署失败时,粘贴 Actions 日志给 Chat 生成修复编辑
  • 输出

    • 可区分 dev/prod 的配置
    • 《部署状态报告》(版本、变更、回滚点)
  • CI 生成模板:

    为本仓库生成 GitHub Actions 工作流:

    • 触发:PR/Push 到 dev/main
    • 步骤:依赖缓存 → 构建 → 测试 → 预览部署(dev)→ 合并后生产部署(main)
    • 产物:构建缓存、镜像、测试报告(上传为 Artifact)
    • 失败:解析日志并注入注释到 PR
      请输出 .github/workflows/ci.yml 完整文件。

阶段 6|运行监控与 AI 优化循环(Cursor 驱动洞察→新 PRD)

  • 工具:OpenTelemetry、LangSmith/自建反馈接口,Cursor Chat

  • 操作

    • 收集埋点/日志/错误率,定期将摘要喂给 Chat
    • 让 Chat 量化影响、排序优先级、生成下一轮 PRD
  • 输出

    • 优化清单 + 优先级评分
    • 新一轮《需求说明书》(驱动下次开发)
  • 数据→改进模板:

    基于以下运行数据(埋点/日志/用户反馈):

    1. 识别性能/稳定性/体验问题;2) 量化影响;
    2. 生成迭代建议(收益/成本/风险评分);
    3. 产出下一轮 MVP 级 PRD(结构化)。
      数据:
      [粘贴数据摘要]

最小落地骨架(建议)

复制代码
.
├─ backend/                  # FastAPI
├─ frontend/                 # Next.js
├─ tests/                    # pytest/Playwright
├─ infra/                    # Dockerfile(s)/compose
├─ .github/workflows/ci.yml  # CI
├─ AutoDoc.md                # Cursor 汇总生成文档
└─ README.md                 # 一键启动说明
  • KPI 把关

    • 单测覆盖率 ≥ 70%,关键路径 E2E 必有
    • 提交→上线 ≤ 15 分钟,可回滚
    • 监控指标:P95 延迟、错误率、核心转化漏斗
  • 常见坑与对策

    • 契约漂移:PR 强制契约检查(让 Chat 对比后端响应与 TS 类型)
    • 环境变量混乱:统一 .env.example 与密钥托管
    • "能跑就行"合入:在 PR 前用 Chat 自动补最小单测

一句话总结

把 Cursor 当作"AI 协作中枢":PRD 汇总、骨架生成、模块开发、测试修复、部署运维与优化闭环,全部通过 Chat/Composer/Inline Edits/Agent 驱动,把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关键决策与质量红线。

想法

征集生活中的出现问题的痛点 进行练习

相关推荐
i_am_a_div_日积月累_15 分钟前
jenkins打包报错
运维·rust·jenkins·jenkins打包报错
GIOTTO情21 分钟前
舆情处置的自动化实践:基于Infoseek舆情系统的技术解析与落地指南
运维·自动化·linq
2401_8414956423 分钟前
【自然语言处理】轻量版生成式语言模型GPT
人工智能·python·gpt·深度学习·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transformer
Thexhy26 分钟前
在 CentOS 7 的 Linux 系统中配置 NFS
linux·运维·学习·centos
梵得儿SHI28 分钟前
(第三篇)Spring AI 基础入门:PromptTemplate 与对话工程实战(从字符串拼接到底层模板引擎的进阶之路)
人工智能·prompt·大模型应用·spring ai·prompttemplate·ai 响应的质量与准确性·上下文管理策略
Yolo566Q37 分钟前
OpenLCA生命周期评估模型构建与分析
java·开发语言·人工智能
曹天骄1 小时前
Let’s Encrypt 证书申请与多服务器 HTTPS 配置指南
运维·服务器·https
lang201509281 小时前
如何在 Linux 中获取更多信息
linux·运维·服务器
是Yu欸1 小时前
【博资考5】网安2025
网络·人工智能·经验分享·笔记·网络安全·ai·博资考
DeBuggggggg1 小时前
linux 安装Python3.9 且支持SSL
linux·运维·s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