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阻塞与非阻塞模式详解

Linux下的阻塞与非阻塞模式详解

在Linux系统中,阻塞与非阻塞模式是处理I/O操作时的重要概念,尤其在串口通信和终端操作中。本文将详细探讨阻塞与非阻塞模式的概念、Linux下使用 readwrite函数操作标准输入输出设备的方法、如何通过 open设置阻塞属性,以及在非阻塞模式下使用 readwrite操作终端等内容。


一、引言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I/O操作是程序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标准输入读取用户输入,还是通过网络套接字传输数据,I/O操作的效率和响应时间对程序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阻塞与非阻塞模式作为I/O操作的两种基本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程序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系统中阻塞与非阻塞模式的概念、实现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帮助开发者在实际开发中做出合理的选择,以提升程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二、阻塞与非阻塞模式的概念

阻塞与非阻塞模式主要用于描述I/O操作的处理方式:

  1. 阻塞模式(Blocking Mode)

    在阻塞模式下,read函数会一直等待,直到有数据到达或满足特定条件(如超时)才会返回。如果没有任何数据到达,read会阻塞程序,直到有数据为止【1†source】【4†source】。

  2. 非阻塞模式(Non-Blocking Mode)

    在非阻塞模式下,read函数不会等待数据到达,而是立即返回。如果此时没有数据,read会返回0字节,并继续执行后续代码【4†source】【5†source】。

这种模式的选择对程序的性能和响应时间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实时系统中,非阻塞模式可以避免程序因等待I/O操作而卡死。


三、Linux下使用readwrite函数操作标准输入输出设备

在Linux中,标准输入输出设备(如终端/dev/tty)默认是阻塞模式。readwrite函数用于从终端读取或写入数据:

在阻塞模式下,read函数会一直等待,直到有数据到达才会返回。write函数则通常不会阻塞,因为它只是将数据写入缓冲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网络套接字),write可能会阻塞,直到数据被传输完毕。

示例代码:阻塞模式下的readwrite

c 复制代码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char buffer[100];
    ssize_t bytes_read;

    printf("请输入一些文字(按回车键确认):\n");

    // 读取输入数据,阻塞模式下会等待用户输入
    bytes_read = read(STDIN_FILENO, buffer, sizeof(buffer));
    if (bytes_read > 0) {
        // 写入输出数据,将读取到的内容写回终端
        write(STDOUT_FILENO, "你输入的内容是:", 16);
        write(STDOUT_FILENO, buffer, bytes_read);
    }

    return 0;
}

四、使用预定义文件描述符

在Linux系统中,文件描述符0、1和2分别对应标准输入(stdin)、标准输出(stdout)和标准错误(stderr)。这些文件描述符在程序启动时就已经打开,无需调用open函数【5†source】【6†source】【9†source】。

1. 直接使用预定义文件描述符

无需调用open函数,可以直接使用预定义的文件描述符进行读写操作。例如:

c 复制代码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char buffer[100];
    ssize_t bytes_read;

    // 读取标准输入
    printf("请输入一些文字:");
    bytes_read = read(STDIN_FILENO, buffer, sizeof(buffer));
    if (bytes_read > 0) {
        // 写入标准输出
        write(STDOUT_FILENO, "你输入的内容是:", 16);
        write(STDOUT_FILENO, buffer, bytes_read);
    }

    return 0;
}

2. 设置非阻塞模式

如果需要,可以通过fcntl函数将文件描述符设置为非阻塞模式:

c 复制代码
#include <fcntl.h>

int main() {
    char buffer[100];
    ssize_t bytes_read;

    // 设置标准输入为非阻塞模式
    int flags = fcntl(STDIN_FILENO, F_GETFL);
    flags |= O_NONBLOCK;
    fcntl(STDIN_FILENO, F_SETFL, flags);

    while (1) {
        bytes_read = read(STDIN_FILENO, buffer, sizeof(buffer));
        if (bytes_read > 0) {
            write(STDOUT_FILENO, "你输入的内容是:", 16);
            write(STDOUT_FILENO, buffer, bytes_read);
        }
        sleep(1); // 模拟其他任务
    }

    return 0;
}

五、设置阻塞属性

1. 通过open函数设置阻塞属性

在Linux中,可以通过open函数打开设备文件时设置阻塞属性。例如:

c 复制代码
int fd = open("/dev/tty", O_RDWR | O_NONBLOCK);

2. 通过fcntl函数设置阻塞属性

如果设备文件已经打开,可以使用fcntl函数动态修改阻塞属性:

c 复制代码
int flags = fcntl(fd, F_GETFL);
flags |= O_NONBLOCK;
fcntl(fd, F_SETFL, flags);

六、Linux上具有阻塞属性的文件

在Linux系统中,以下文件通常具有阻塞属性:

  1. 终端设备文件

    /dev/tty/dev/pts/0等,这些文件默认以阻塞模式打开【5†source】【6†source】。

  2. 串口设备文件

    /dev/ttyUSB0(USB转串口设备),这些文件在默认情况下也是阻塞模式【8†source】。

  3. 网络套接字

    网络套接字默认是阻塞模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服务器程序)需要设置为非阻塞模式以提高性能【4†source】。


七、总结

阻塞与非阻塞模式是Linux系统中处理I/O操作的重要概念。阻塞模式适用于需要等待数据到达的场景,而非阻塞模式适用于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场景。通过合理设置阻塞属性,可以显著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例如,在串口通信中,非阻塞模式可以避免程序因等待数据而卡死;而在标准输入输出中,阻塞模式可以确保程序按预期等待用户输入。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Linux下的阻塞与非阻塞模式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jerryinwuhan4 小时前
LINUX复习资料(二)
linux·运维·服务器
yanqiaofanhua5 小时前
C语言自学--预处理详解
c语言·开发语言
沐知全栈开发5 小时前
Vue3 计算属性
开发语言
tcwgq5 小时前
Centos Stream 8 搭建Cas Server
linux·elasticsearch·centos
冰糖雪梨dd5 小时前
JS中new的过程发生了什么
开发语言·javascript·原型模式
鸽芷咕6 小时前
Rokid 手势识别技术深度解析:解锁 AR 无接触交互的核心秘密
linux
川石课堂软件测试6 小时前
全链路Controller压测负载均衡
android·运维·开发语言·python·mysql·adb·负载均衡
一枚正在学习的小白6 小时前
PG数据文件位置迁移
linux·运维·服务器·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