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 Agent 相关协议:从单体 Agent 到 Multi-Agent、MCP、A2A 与 Agentic AI 的系统化实践

前言:Agent 为什么突然火了?

当大模型从"对话式问答"升级为"可调用工具、可操作系统、能自主规划任务"的智能体(Agent)后,整条 AI 应用链路发生了质变。

传统模式下,大模型只能回答问题;但在 Agent 模式下,它能:

  • 调用工具(Tool Calling)执行真实动作
  • 理解环境状态并做出自主策略规划
  • 组建多个 Agent 协同配合(Multi-Agent)
  • 接入跨系统能力(API、文件、数据库、操作系统等)

为了让 Agent 能够在复杂系统中顺畅工作,行业逐渐形成了一批标准化的 Agent 协议,例如:

  •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
  • A2A(Agent-to-Agent Protocol)
  • AG-UI(Agent UI Interface Protocol)
  • Function Calling 与 OpenAI Tool Schemas

这些协议正在成为 AI 系统的"TCP/IP",推动 Agent 从概念走向大规模工业化。

什么是 AI Agent?

AI Agent = 大模型 + 工具能力 + 记忆 + 规划 + 执行环境

一个完整的 Agent 通常由以下核心组件构成:

1. Perception(感知)

Agent 的输入层,可以感知用户问题、文件内容、环境状态。

2. Memory(记忆)

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支持跨轮次推理。

3. Reasoning(推理与规划)

生成任务计划,决定下一步操作:

  • 是继续提问?
  • 是调用某个工具?
  • 是将任务交给其他 Agent?
  • 是输出最终结果?

4. Action / Tools(动作执行)

通过工具调用执行真实动作,例如:

  • 读写本地文件
  • 调用 API
  • 执行 SQL
  • 调用浏览器爬取内容
  • 操作本地操作系统

5. Environment(环境)

例如:

  • 本地电脑
  • 云服务
  • Web Runtime
  • 数据库
  • 企业内部系统

6. Reflection(自我反馈)

Agent 会基于结果进行反思,修正策略。

Multi-Agent:为什么要多智能体协作?

单一 Agent 的能力是有限的,复杂任务需要"分工协作"。

典型 Multi-Agent 模式包括:

1. 专家型 Agent

每个 Agent 负责不同领域,如:

  • Code Agent:写代码
  • Research Agent:搜索 & 阅读论文
  • Ops Agent:执行脚本
  • Data Agent:数据分析

2. 主管-执行者模式(Supervisor-Worker)

主管 Agent 负责规划任务,拆分 subtasks,并调度执行者。

3. 环境驱动的多 Agent

多个 Agent 在共享环境中协作,例如:

  • 多机器人系统
  • 游戏 Agent
  • 仿真系统

Multi-Agent 的出现,离不开统一协议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业界正在推动 MCP、A2A 等标准。

Agent 主流协议:打通生态、形成标准化

以下是当前最主流的 Agent 协议与能力规范。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行业最受关注的 Agent 协议)

MCP 由 Anthropic 推出,目标是:

将大模型从"对话系统"变成"可访问计算资源、工具、环境的智能体"。

它像是"Agent 的 USB-C 接口",让大模型可以访问:

  • 本地文件系统
  • 数据库
  • API
  • 第三方工具
  • 企业内部系统
  • OS 执行能力

1. MCP 架构

MCP 由三部分组成:

Client(模型/LLM) <---Protocol---> Server(工具能力)

  • Client:Claude、OpenAI、Llama、DeepSeek 等

  • Server:提供工具与资源,例如:

    • 文件系统 Server

    • SQL Server

    • 本地执行器 Server

    • Git Server

    • 网络请求 Server

整体架构:

+-------------------+

| LLM Client |

| (OpenAI/Claude) |

+-------------------+

|

| MCP

v

+-------------------+

| MCP Server |

| (Tools & APIs) |

+-------------------+

|

v

+-------------------+

| External System |

+-------------------+

2. MCP 的核心能力

① Tools(工具调度)

Server 向模型暴露可调用的工具列表。

② Resources(资源访问)

例如文件、数据库、信息流。

③ Events(事件通知)

Server → LLM 推送事件,如文件更新。

④ Message Schema(消息结构统一)

定义模型如何返回 JSON,以及如何解析工具输入输出。

3. MCP 工作流程

  1. 连接:Client 与 Server 建立 WebSocket 或 stdio 连接

  2. Server 注册工具(tools)

  3. Client 发起任务

  4. LLM 根据上下文调用工具

  5. Server 执行工具,将结果返还 LLM

  6. LLM 基于工具结果生成进一步动作或最终答案

一个标准 MCP 交互流程如下:

User → LLM → MCP Tool → External System → LLM → User

MCP 最大的价值在于统一标准工具调用,替代各平台私有协议。

A2A(Agent-to-Agent Protocol)跨 Agent 通讯协议

A2A 的目标是:

让多个 Agent 能够稳定、安全、可解释地互相通信。

A2A 关注的是:

  • Agent 如何描述自己的能力
  • Agent 如何互相发送消息
  • Agent 如何协作执行任务

A2A 协议包含的内容:

  • Agent Metadata(名称/角色/能力)
  • Inter-Agent Messaging(通信格式)
  • Handshake(协商能力)
  • Contract-based Task Execution(任务合同)
  • Context Serialization(上下文共享)

作用:

  • 多 Agent 协作的网络层协议
  • Agent 与 Agent 之间的"TCP 标准"
  • 解决多 Agent 在不同运行环境的兼容问题

目前较成熟的 A2A 协议包括:

  • LangChain Expression Language(LangGraph 的 Agent 协作协议)
  • AutoGen 中的 Agent Messaging
  • OpenAI、Anthropic 新兴 A2A 标准

AG-UI(Agent User Interface Protocol)

AG-UI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协议,而是用于:

构建 Agent 与用户交互界面的统一规范

主要用于:

  • 工具调用结果如何展示
  • Agent 推理过程如何可视化
  • Multi-Agent 的状态刷新
  • 前端界面与 Agent Runtime 的同步格式

AG-UI 大大降低了开发多人协作/可视化 Agent App 的难度。

Function Calling & Tool Calling:Agent 的行动基础

Function Calling 是 OpenAI 最先定义的工具调用标准,现在基本成为工业标准。

格式如下:

{ "name": "search_weather", "arguments": { "city": "Beijing" } }

MCP 与 A2A 都是在 Function Calling 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

Function Calling 的意义是:

  • 可让 LLM 调用真实函数
  • 具结构化输入
  • 具可预测输出
  • 可用于工具链与环境控制

Function Calling 是所有 Agent 和协议的"基座能力"。

Agentic AI:未来的 AI 系统形态

Agentic AI 指的是:

让大模型不仅"生成内容",而是成为能执行任务的真正智能体。

它组成了一条完整链路:

1. 输入层

用户需求、环境感知

2. 规划层

任务规划、反思、分解

3. 能力层

工具、API、MCP 资源、执行器

4. 协作层

多 Agent 通讯(A2A)、自组织协作

5. 反馈层

自我反思、自我校正

6. 最终行为

执行动作、产出答案、修改文件、运行脚本等

未来所有软件都可能是:

  • 多 Agent 协作执行
  • 通过 MCP 接入操作系统
  • 使用 A2A 跨程序通信
  • 使用 AG-UI 展示交互
  • 通过 Function Calling 调用能力

总结:Agent 时代的协议标准化正在加速

本文介绍的:

  • Agent 核心组件
  • Multi-Agent 协作模型
  • Function Calling 工具调用标准
  •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核心协议
  • MCP 架构与流程
  • A2A 协议体系
  • AG-UI 交互协议
  • Agentic AI 全栈架构

正在构建一种全新形态的软件生态:
从传统"程序调用 API",进化为"智能体调用资源"。

相关推荐
WWZZ20251 小时前
快速上手大模型:深度学习5(实践:过、欠拟合)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机器人·大模型·具身智能
却道天凉_好个秋1 小时前
OpenCV(二十七):中值滤波
人工智能·opencv·计算机视觉
_codemonster1 小时前
深度学习实战(基于pytroch)系列(三十三)循环神经网络RNN
人工智能·rnn·深度学习
AutumnorLiuu1 小时前
【红外小目标检测实战】Yolov11加入SPDConv,HDC,ART等模块
人工智能·yolo·目标检测
Evand J1 小时前
【TCN与LSTM例程】TCN(时间卷积网络)与LSTM(长短期记忆)训练单输入单输出,用于拟合一段信号,便于降噪。MATLAB
网络·人工智能·matlab·lstm
胖好白1 小时前
【RK3588开发】模型部署全流程
linux·人工智能
sensen_kiss2 小时前
INT305 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 Pt.9 Probabilistic Models(概率模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概率论
非著名架构师2 小时前
智慧气象护航:构建陆海空立体交通气象安全保障体系
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疾风气象大模型4.0·疾风气象大模型·风光功率预测
tech-share2 小时前
基于pytorch 自建AI大模型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gpu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