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分析体系的理解

目录

前言

1.傅里叶分析的基础

1.1函数的正交

1.2三角函数集的正交性

1.3复指数函数的正交性

2.傅里叶分析的类型

[2.1连续周期信号 → 傅里叶级数 (FS)](#2.1连续周期信号 → 傅里叶级数 (FS))

[2.2连续非周期信号 → 傅里叶变换 (FT)](#2.2连续非周期信号 → 傅里叶变换 (FT))

正变换的推导:

逆变换的推导:

常用性质

(1)时间与频率的尺度变换

(2)时移性质

(3)卷积性质

(4)乘法性质

[2.3离散周期信号 → 离散傅里叶级数 (DFS)](#2.3离散周期信号 → 离散傅里叶级数 (DFS))

[2.4离散非周期信号 →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DTFT)](#2.4离散非周期信号 →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DTFT))

正变换推导:

逆变换的推导:

常用的性质

(1)周期性

(2)卷积性质

(3)乘法性质

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1 FFT的来源](#3.1 FFT的来源)

[3.2 基2-FFT的蝶形运算](#3.2 基2-FFT的蝶形运算)

4.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5.参考资料


前言

傅里叶分析实际是信号合成与分解的一种方式,正变换是将时域的信号分解到频域的各个频率上面,逆变换就是将频域上的各个频点的幅值合成时域的信号。常用的有两种类型的分解,一种是三角函数集,这是单边谱,另一种是复指数集,这是双边谱。借用大佬的图,很直观地看到这种分解与合成的关系。

1.傅里叶分析的基础

1.1函数的正交

在数学中,如果两个函数内积为零,则这两个函数 f(x) 和 g(x)称为正交的。

内积公式如下:

函数 f(x) 和 g(x)在区间 [t0,t1]上是正交的。

1.2三角函数集的正交性

三角函数集{1, cosx, sinx, cos2x, sin2x, ..., cosnx, sinnx}内的函数在区间[-π, π]上彼此正交,即其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函数在区间[-π, π]上的内积为0。证明如下:

要证明对于任意两个不同的函数 f(x) 和 g(x),它们的内积在区间 [−π,π] 上为零,即:

首先证明常数函数和正弦余弦函数的内积为零

对于常数函数 f(x)=1和任意的正弦余弦函数 g(x)=cos⁡(kx)或 g(x)=sin⁡(kx),其内积为

这可以由g(x)的图像得到,因为当时,最大周期是,内积区间刚好在一个周期内,图像面积累加刚好为0,当k为其他值时,是g(x)周期的整数倍,所以图像面积累加之和还是0。

然后再证明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不同函数之间的内积为零,相同不为0

对于任意的 m,n∈Z,有

当m=n时

,对于任何 成立。

所以有:

同理可证: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 m,n∈Z,不同的函数 f(x)和 g(x)的内积都为零,证明了在区间 [−π,π]上,三角函数集是正交的。

有了三角函数集的正交性,就可以理解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了,将信号投影到每一个正交基上。

1.3复指数函数的正交性

复指数函数集

中的函数在区间 上彼此正交,即集合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内积为零。

证明如下:

设:

定义内积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复数内积需要其中一个改变符号,正改负,负改正。所以会有复数本身的内积等于该复数与其共轭复数相乘。

时,有:

利用欧拉公式 ,可得:

因为 ,则有:

因此:

即不同的复指数函数在区间 上正交。

相同的函数内积不为 0

时,有:

因此:

所以有集合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内积为零。

同时需要记住函数的内积是在区间内积分的形式。

2.傅里叶分析的类型

傅里叶分析主要根据信号的时域特性(连续/离散、周期/非周期)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 连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 (FS):将周期信号分解为离散频率的指数函数之和。
  • 连续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 (FT):得到连续谱,揭示信号的频率密度分布。
  • 离散周期信号离散傅里叶级数 (DFS):在频域上也是离散且周期的。
  • 离散非周期信号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DTFT):得到以2π为周期的连续频谱。

2.1连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 (FS)

周期信号f(t) ,其周期为T(模拟频率为,也称为基频),当满足狄里赫利条件(能量有限且绝对可积)时,它可以分解为如下三 角级数,该三角级数称为傅里叶级数。

其几何意义是周期信号可以投影到三角函数正交基上,其系数是信号在对应频率的基上的坐标,代表该频率的分量的强度。

一般形式:

其中

, 。(这里积分上下限之所以是一个周期,是因为该信号是周期函数,只需要考虑一个周期内的变化即可,其他区间是一样的)

这里的系数就是由投影到各个频率的三角函数上得到的,以为例子:

利用辅助角公式:

可以将上面的形式进一步化简:

这样子表示的是单边谱,是幅度谱,是相位。

可以转换为复指数形式,这样子信号就分解在复指数上面了,即投影在复指数上面。利用公式:

转换为:

其中,负频率代表旋转方向,相位部分移到了,

这样子就可以将余弦信号的单边谱,变为复指数形式的双边谱。双边谱具有幅度谱偶对称,幅值减半;相位谱奇对称的特点。其中,就是在该复指数上的投影值。

2.2连续非周期信号 → 傅里叶变换 (FT)

正变换的推导:

非周期信号可以理解为周期为无穷大的周期信号。根据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可以投影到不同频率的分量:

其中, 是基本频率。当周期 时,基本频率 ,此时 也会趋向于 0,傅里叶级数的频率分量趋于连续频率 。但是这样子的话 对应的值将趋于 0,表示在这些低频区域信号的贡献逐渐消失,意味着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会定义了频谱密度:

逆变换的推导:

同理,将非周期信号理解为周期为无穷大的周期信号。根据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可以写成不同频率分量线性组合的形式:

时,,此时, 可以写成(离散的自变量变为连续),可以写成 ,累加运算变为积分。

因此,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可以写成:

这是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逆变换。

所以傅里叶变换公式如下:

正变换:,将信号分解到整个连续的频域上

逆变换:,对整个频域的信息进行重组恢复出原信号

上面两个公式只需要记住他的意义就很容易记住这两个公式。正变换是频率分量上的投影,复数内积的符号变负,所以是,但是因为直接投影太小了,没意义,所以会多乘一个变成了频谱密度,这样就和公式的抵消,变成现在的样子。逆变换是投影分量乘以复指数分量,而是有公式推导出来的,因为是连续谱,所以是积分形式。

常用性质

在实际数字处理中常用到以下这些性质:

(1)时间与频率的尺度变换

,则有 :

其中, 为时间的缩放因子。当时,信号在时间轴上被压缩,信号的频率变大,频率上被拉伸;当 时,信号在时间轴上被拉伸,信号频率变小,频率上被压缩。

(2)时移性质

,则有 :

信号在时间上的移位,并不改变它的傅里叶变换的模长,即不会影响原来的频率分量,只是在变换中引入相移,且相移 与频率成线性关系,对于频率越高的分量,移位越多。这个性质说明了信号延迟和信号提前都不会改变频率的幅度,只会改变频率的相位。

(3)卷积性质

若: , 则:


即时域上的卷积对应频域上的乘法,该性质是系统对信号响应的核心。

(4)乘法性质

若: , 则:


时域上的乘法对应频域上的卷积,该性质是信号调制的基础。

举个例子,波长 ,发射信号的天线尺寸与信号波长成正比,波长越大,天线尺寸越大 减小天线尺寸,需要提高信号频率,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再发送。高频信号也称载波信号。调制信号公式如下:

除了信号调制之后,常用的加窗也是这个性质。

2.3离散周期信号离散傅里叶级数 (DFS)

定义:对于离散时间周期信号 ,其周期为 (数字角频率为 ),根据傅里叶级数的原理,信号可以表示为一系列离散时间单位圆上复指数信号的线性组合,即:

其中, 是复指数信号的系数,其表达式为:

是数字角频率, 是周期,n是节拍,并且 只涵盖一个周期。实际上,起点并不一定是零,只要能够涵盖一个周期即可,例如:的范围可以是 ,这是因为对于信号 ,其周期性保证了 的选择在一个周期内是等效的。

因为,所以

=0~时,是由0~的;

时,=,而且是周期性的,所以离散周期信号的频率谱是离散的,周期的。

2025-11-24-lhw:补充从连续到离散的过程

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Nyquist-Shannon Sampling Theorem),为了从连续傅里叶变换(CFT)获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采样频率 必须至少为信号频率的两倍,即:

其中 是信号的最高频率。

在这种条件下,离散傅里叶变换 就是对连续傅里叶变换 在离散频率点的近似。具体地,离散频率 是:

这意味着将连续信号的频域上每个频率间隔 离散化为 个点,形成一个周期性的频谱。而周期的范围是,即整个频率带宽是fs,所以会有基波频率。基波频率,也叫频率分辨率的概念,就是如果我们按照的采样频率去采集一个信号,一 共采集 N 个点,那么基波频率(频率分辨率)就是 。这样,第 n 个点对应信号频率为:; 其中 n≥1,当 n=1 时为直流分量。(需要注意的是频率是不需要考虑的,角频率才需要考虑,)

2.4离散非周期信号 →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DTFT)

推导的方式和连续非周期信号的相似。

DTFT的本质:能量有限或绝对可和的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可以分解到覆盖范围为 0, 2𝜋 的连续频域的单位圆复指数序列上。

正变换推导:

将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看作周期为 的周期信号。根据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可以投影到 个不同频率的分量上:

时,,此时,可以写成 (频域变得连续)。然而,,这表示傅里叶级数的结果在这里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同样地,可以定义频谱密度:

对于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变换结果通常是周期性的,周期为。根本原因是,当取大于时,会重复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信号投影到一个周期性的频率轴上,而周期性是由离散时间信号的周期性所固有的。究其原因,傅里叶变换的周期性特性来自于离散信号的周期性,导致频域上变得周期化。傅里叶级数在连续信号中对应于一个周期性的频域,而在离散信号中,这个频域成为了一个周期为的离散频域。

逆变换的推导:

同理,将非周期信号理解为周期为无穷大的周期信号。根据离散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可以写成不同频率分量线性组合的形式:

时,,此时, 可以写成(离散的自变量变为连续),可以写成 ,累加运算变为积分。

因此,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可以写成:

这是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逆变换。

所以对于离散信号来说,频谱上是周期延拓的,只需要对一个周期内的频域线性组合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离散时间矩形信号频谱密度:

  • 0,2𝜋\]为基本周期延拓;

  • 0,2𝜋附近为低频分量;
  • -𝜋,𝜋附近为高频分量

常用的性质

(1)周期性
(2)卷积性质

若: , 则:


即时域上的卷积对应频域上的乘法。

(3)乘法性质

若: , 则:


即时域上的乘积对应频域上的卷积,其中N表示N点卷积。

3.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3.1 FFT的来源

传感器的信号是数字信号,所以无法进行连续时间的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针对长度为无穷长的信号,其得到的频谱是连续的,与实际信号的情况也不一致; 离散时间傅里叶级数针对离散的信号,频谱的结果也是离散的,最有可能由计算机实现,但其针对周期信号。 实际上,计算机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信号开展分析---基本原理:将采集到的信号(信号长度为看成周期为的离散时间周期信号,并计算其DTFS。

所以有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出现:对于长度为的信号,将其看成周期为的周期信号(这种做法是合理,结果会有误差,但不影响分析),其公式为:

正变换:

逆变换:
其物理含义为:将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的复指数序列(,...,).

DFT的计算量:N个点直接计算DFT的总运算量为: 次复数乘法, 次复数加法。分析1024个点的序列,需要进行百万次的复乘,消耗的资源比较多。
因此有了快速傅里叶的诞生。FFT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 快速实现DFT的一种算法,有效降低了计算量。
FFT简单的理解就是2分法,因为将N个点分为两组 个点计算,仅需要 次复数乘法,相当于减少一半,依次类推,FFT复数乘法运算量 ,两者对比:

3.2 基2-FFT的蝶形运算

给定长度为 的离散序列 ,其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定义为:

引入旋转因子,定义为:,所以

将原始序列分解为偶数子序列和奇数子序列:

然后利用的可约性:

如果将原来的数据分为两组运算就会变成这样子的:

(用的也是可约性)

其中: 是由 构成的偶数索引子序列的 DFT; 是由 构成的奇数索引子序列的 DFT;

用AI举个例子:

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FFT的运算原理:

  • 递归分解:大DFT不断拆分成小DFT,直到最基本的2点DFT(只分但是先不进行运算,知道2点再往回运算)

  • 奇偶分组:每次分解都按照序列索引的奇偶性进行分组

  • 蝶形组合:分解后的小DFT结果通过蝶形运算(加减和旋转因子乘法)组合成大的DFT结果

  • 计算复杂度:直接从O(N²)降到O(N log₂N)

一般用蝶形图表示,如下:

但是这个图对于初学者可能会有点误导,理解的话还是按AI给出的例子的流程来理解。

然后从中也可以看出可以用一组蝶形运算来计算。

基数-2 蝶形运算表示一对输入 ,其输出为:

只需要一次复数乘法,两次复数加法(这两次加法一次实现为"加",另一次实现为"减")

因为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中我们会直接采用库函数计算,所以就不记录实际的计算过程了。FFT是分析频域信息常用的方法。

4.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传统FFT作为一种全局变换,其频谱结果不包含时域信息,这导致时域上不同的信号(如具有相同频率成分但出现时刻不同的信号)可能产生相同的频谱图,从而丢失了信号的时间局部化特征。

为解决此问题,短时傅里叶变换通过对信号进行加窗分段,并对每一段信号分别进行FFT分析。这种方法将一维的时域信号映射为一个二维的时频分布,从而能够清晰地揭示信号频率成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时频分析之STFT:时频分析之STFT: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原理与代码实现(非调用Matlab API)-CSDN博客

这里借用一下他的图:

两种不同的信号,做FFT之后频谱图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做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话,是能够看出区别的:

因此,再处理语音等信号时,往往做的是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5.参考资料

时频分析之STFT: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原理与代码实现(非调用Matlab API)-CSDN博客

数字信号处理9-2_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_哔哩哔哩_bilibili

以上就是本次笔记的记录,方便后期的复习与应用。

相关推荐
【杨(_> <_)】1 个月前
SAR信号处理重要工具-傅里叶变换(二)
算法·信号处理·傅里叶分析·菲涅尔函数
MoRanzhi12031 个月前
SciPy傅里叶变换与信号处理教程:数学原理与Python实现
python·机器学习·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信号处理·傅里叶分析·scipy
_落纸2 个月前
欧拉公式剖析
傅里叶分析
AndrewHZ3 个月前
【图像处理基石】图像在频域处理和增强时,如何避免频谱混叠?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傅里叶分析·图像增强·频域处理·摩尔纹·频谱混叠
C66668884 个月前
傅里叶转换(机器视觉方向)
计算机视觉·c#·傅里叶分析
jiang_bluetooth4 个月前
傅立叶变换中某正弦函数积分公式推导过程
微积分·傅里叶分析·傅立叶分析
芳菲菲其弥章5 个月前
【信号与系统二】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
信号处理·傅里叶分析
信号小探8 个月前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第一章-绪论 1-23 课后习题解答
算法·信息与通信·信号处理·抽象代数·傅里叶分析
艾思科蓝1 年前
知识点归纳 | 信号处理入门
linux·卷积神经网络·实时音视频·信息与通信·信号处理·dsp开发·傅里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