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排序(三)快速排序算法的改进(三者取中法)

文章目录

  • [1. 引言](#1. 引言)
  • [2. 快速排序算法](#2. 快速排序算法)
    • [2.1 传统快速排序](#2.1 传统快速排序)
    • [2.2 三者取中法](#2.2 三者取中法)
  • [3. 实验内容](#3. 实验内容)
  • [4. 实验结果](#4. 实验结果)

1. 引言

快速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元素小于基准,右边的元素大于基准,然后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排序。然而,在处理基本有序数组时,传统的快速排序可能会退化为 O ( n 2 ) O(n^2) O(n2)的时间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三者取中法,通过选择数组中的三个元素并取其中值作为基准元素,能够在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提高排序效率。

2. 快速排序算法

2.1 传统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待排序的数组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元素小于基准,右边的元素大于基准,然后对左右两部分递归地进行排序,其时间复杂度:

  1. 最好情况: 每次分划都能将数组平均地划分成两部分,此时的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2 n ) O(n log_2 n) O(nlog2n)。
  2. 最坏情况: 每次分划都选择了数组中最小(或最大)的元素作为基准,导致每次分划只能减少一个元素,时间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
  3. 平均情况: 通过概率分析,可以证明时间复杂度为 O ( n l o g 2 n ) O(n log_2 n) O(nlog2n)。

2.2 三者取中法

2. 算法描述:

改进的快速排序算法主要区别在于基准元素的选择。在传统快速排序中,通常选择随机元素作为基准,而在改进算法中则采用三者取中法:

3. 实验内容

3.1 实验题目

实现教材233 页下方提及的 Select 算法(求第 4 小元素)(要求文件长度大于等于 5 时调用 Partition2 算法,否则调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一)输入要求

第一组输入数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第二组输入数据:

{16,15,14,13,12,11,10,9,8,7,6,5,4,3,2,1}

(二)输出要求

对每组输入数据,输出以下信息(要求必须要有关于输出数据的明确的提示信息)

  1. 输出分划次数;
  2. 输出找到第 4 小元素时文件的状态,即输出此时所有记录的值。

3.2 算法实现

c 复制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Change(int R[],int i,int j)
{
    int t=R[i];
    R[i]=R[j];
    R[j]=t;
}
int Partition2(int R[],int m,int n)
{
    Change(R,(m+n)/2,m+1);
    if(R[m+1]>R[n]) Change(R,m+1,n);
    if(R[m]>R[n]) Change(R,m,n);
    if(R[m+1]>R[m]) Change(R,m + 1,m);
    int i=m,j=n+1,K=R[m];
    while(i<j)
    {
        i++;
        while(R[i]<=K) i++;
        j--;
        while(R[j]>K) j--;
        if(i<j)
            Change(R,i,j);
    }
    Change(R,m,j);
    return j;
}
void InsertSort(int R[],int len)
{
    int i,j,t;
    for(i=1;i<len;i++)
        if(R[i]<R[i-1])
        {
            t=R[i];
            R[i]=R[i-1];
            for(j=i-1;R[j]>t&&j>=0;j--){
                R[j+1]=R[j];
            }
            R[j+1]=t;
        }
}
int Select(int R[], int n)
{
    if(n>=5){
        int t=Partition2(R,1,n),rounds=0;
        rounds++;
        while(t!=4){
            if(t<4) t=Partition2(R,t+1,n);
            else t=Partition2(R,1,t-1);
            rounds++;
        }
        printf("分划次数为%d次\n",rounds);
        printf("找到第4小元素时文件状态为:");
        int i;
        for(i=0;i<n;i++)
            printf("%d ",R[i]);
        printf("\n");
        return R[4];
    }
    else{
        InsertSort(R,n);
        return R[4];
    }
}
int main()
{
    //int R[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
    int R[16]={16,15,14,13,12,11,10,9,8,7,6,5,4,3,2,1};
    printf("第4小元素为%d",Select(R,16));
    return 0;
}
  1. Change 函数用于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元素。
  2. Partition2 函数使用中值法选择主元,并使用修改过的Lomuto分区方案对数组进行分区。它返回选择的主元的最终位置。
  3. InsertSort 函数对数组执行插入排序。
  4. Select 函数是主要的算法。如果数组的大小大于或等于5,它使用Partition2 函数递归地找到第4小元素。如果大小小于5,它使用 InsertSort 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并返回第4个元素。

4. 实验结果

相关推荐
刚学HTML11 分钟前
leetcode 05 回文字符串
算法·leetcode
Yan.love24 分钟前
开发场景中Java 集合的最佳选择
java·数据结构·链表
stm 学习ing28 分钟前
HDLBits训练5
c语言·fpga开发·fpga·eda·hdlbits·pld·hdl语言
AC使者30 分钟前
#B1630. 数字走向4
算法
冠位观测者34 分钟前
【Leetcode 每日一题】2545. 根据第 K 场考试的分数排序
数据结构·算法·leetcode
古希腊掌管学习的神1 小时前
[搜广推]王树森推荐系统笔记——曝光过滤 & Bloom Filter
算法·推荐算法
qystca1 小时前
洛谷 P1706 全排列问题 C语言
算法
浊酒南街1 小时前
决策树(理论知识1)
算法·决策树·机器学习
就爱学编程2 小时前
重生之我在异世界学编程之C语言小项目:通讯录
c语言·开发语言·数据结构·算法
学术头条2 小时前
清华、智谱团队:探索 RLHF 的 scaling laws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机器学习·语言模型·计算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