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诞生、探索和爆发阶段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发展重点。以下是大致的时间线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一、大语言模型诞生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从2017年末到2019年初,期间出现了几个关键的技术突破,这些技术奠定了现代大语言模型的基础。

  • 2017年:Google 发表了 Transformer 架构,这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架构,它彻底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使得大规模并行化处理成为可能,并极大地提升了模型的效果。
  • 2018年6月:OpenAI 推出了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这是第一个使用 Transformer 架构进行大规模无监督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开启了预训练模型的时代。
  • 2018年底:Google 提出了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这是一种双向的Transformer模型,能够在多种NLP任务上取得显著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预训练模型的研究。

二、大语言模型探索阶段

从2019年到2020年左右,研究者们开始深入探索如何优化和改进大语言模型,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变体和改进方法。

  • GPT-2 (2019):OpenAI 发布了GPT-2,它比GPT有更大的规模,并且展示了更强的生成能力,引发了关于AI伦理和社会影响的讨论。
  • RoBERTa (2019):Facebook AI 和悉尼大学合作开发了RoBERTa,通过更长时间的训练和更多的数据集来进一步优化BERT。
  • T5 (2019):Google 提出的T5框架将各种NLP任务统一为文本到文本的形式,这为模型的通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大语言模型爆发阶段

从2020年开始至今,大语言模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模型规模迅速增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 GPT-3 (2020):OpenAI 在2020年推出了GPT-3,参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750亿,显示出了强大的零样本学习能力和广泛的实用性。
  • 2021年后:随着计算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成熟,各大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纷纷推出自己的超大规模语言模型,例如阿里云的M6、百度的ERNIE等,这些模型不仅在参数数量上超过了GPT-3,而且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也更加优秀。
  • 应用扩展:除了传统的文本生成、翻译、问答等任务外,大语言模型也开始被应用于代码生成、图像描述、跨模态任务等领域,并逐渐融入日常应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语言模型的规模和能力持续增长,同时研究人员也在努力解决与之相关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问题。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以及更加高效和实用的模型设计。

相关推荐
智慧地球(AI·Earth)20 分钟前
OpenAI for Countries:全球AI基础设施的“技术基建革命”
开发语言·人工智能·php
AI改变未来27 分钟前
我们该如何使用DeepSeek帮我们减负?
人工智能·deepseek
武乐乐~30 分钟前
论文精读:YOLO-UniOW: Efficient Universal Open-World Object Detection
人工智能·yolo·目标检测
Leinwin31 分钟前
GPT-4.1和GPT-4.1-mini系列模型支持微调功能,助力企业级智能应用深度契合业务需求
人工智能
唐兴通个人32 分钟前
知名人工智能AI培训公开课内训课程培训师培训老师专家咨询顾问唐兴通AI在金融零售制造业医药服务业创新实践应用
人工智能
MVP-curry-萌神1 小时前
FPGA图像处理(六)------ 图像腐蚀and图像膨胀
图像处理·人工智能·fpga开发
struggle20251 小时前
ebook2audiobook开源程序使用动态 AI 模型和语音克隆将电子书转换为带有章节和元数据的有声读物。支持 1,107+ 种语言
人工智能·开源·自动化
深空数字孪生1 小时前
AI+可视化:数据呈现的未来形态
人工智能·信息可视化
标贝科技1 小时前
标贝科技:大模型领域数据标注的重要性与标注类型分享
数据库·人工智能
aminghhhh1 小时前
多模态融合【十九】——MRFS: Mutually Reinforcing Image Fusion and Segmentation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学习·计算机视觉·多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