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概述】03.类算法理论与实践-(3)决策树分类器

第二章: 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概述

第三部分:类算法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决策树分类器

内容:信息增益、剪枝技术、过拟合与泛化能力。

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树状结构模型,它通过一系列特征判断进行决策,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一、基本概念

  • 节点(Node):表示特征判断条件

  • 边(Branch):表示特征判断的结果路径

  • 叶子节点(Leaf):表示分类结果


二、划分准则: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信息增益衡量划分数据后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量。常见的指标有:

1. 熵(Entropy):

衡量系统的不确定性,定义如下:

其中 是样本属于第 i 类的概率。

2. 信息增益(ID3算法):

即在特征 A 上划分后的加权平均熵减少量。

3. 信息增益率(C4.5算法):

防止倾向于取值多的特征,使用:

4. 基尼系数(Gini Index, CART算法):

三、剪枝技术(Pruning)

决策树容易过拟合,为此引入剪枝:

  • 预剪枝(Pre-Pruning):在构建树过程中提前停止划分,如:

    • 最小样本数限制

    • 最大树深限制

    • 最小信息增益阈值等

  • 后剪枝(Post-Pruning):构建完整树后,自底向上移除对泛化无提升的子树,常结合验证集评估


四、过拟合与泛化能力

  • 过拟合(Overfitting):树过于复杂,记住训练集细节,泛化能力差

  • 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模型对未知样本的预测能力

提升泛化能力的方法:

  • 限制树深

  • 设置最小分裂样本数

  • 使用集成学习方法(如随机森林)


五、Python 示例(使用 sklearn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 加载数据
X, y = load_iris(return_X_y=True)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 创建并训练模型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entropy", max_depth=3)
clf.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与评估
y_pred = clf.predict(X_test)
print(f"准确率: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2f}")

六、决策树的优缺点

优点 说明
可解释性强 输出为结构化树,易于理解
处理数值与类别数据 灵活适应各种数据类型
不需要归一化 不受特征缩放影响
缺点 说明
易过拟合 尤其是在树太深时
对噪声敏感 小的扰动可能导致结构变化
不稳定 样本微小变化可影响结构(可用集成方法解决)

七、可视化与拓展建议

  • 可视化决策树结构plot_tree

  • 重要特征排序feature_importances_

  • 拓展到 回归树集成模型(如随机森林、GBDT)

决策树结构图示例
python 复制代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plot_tre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1. 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X, y = iris.data, iris.target
feature_names = iris.feature_names
class_names = iris.target_names.tolist()  # 修改:将数组转换为列表

# 2. 构建决策树分类器
clf = 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3, random_state=0)  # 限制树深度便于可视化
clf.fit(X, y)

# 3. 绘制决策树结构图
plt.figure(figsize=(12, 8))
plot_tree(clf,
          feature_names=feature_names,
          class_names=class_names,
          filled=True,
          rounded=True,
          fontsize=10)
plt.title("Iris Dataset Decision Tree (max_depth=3)")
plt.show()

这是一个基于鸢尾花(Iris)数据集构建的决策树结构图示例,显示了如何根据花瓣长度、宽度等特征逐层进行判断,最终实现分类。

图中包括:

  • 内部节点:判断条件(如 petal length ≤ 2.45)

  • 边:特征判断的结果(True/False)

  • 叶子节点:分类结果(如 setosa、versicolor、virginica)

  • 每个节点显示:样本数量、各类样本比例、所属类别

相关推荐
励志要当大牛的小白菜43 分钟前
ART配对软件使用
开发语言·c++·qt·算法
qq_513970441 小时前
力扣 hot100 Day56
算法·leetcode
PAK向日葵2 小时前
【算法导论】如何攻克一道Hard难度的LeetCode题?以「寻找两个正序数组的中位数」为例
c++·算法·面试
NeoFii3 小时前
Day 22: 复习
机器学习
宇称不守恒4.03 小时前
2025暑期—06神经网络-常见网络2
网络·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爱喝矿泉水的猛男4 小时前
非定长滑动窗口(持续更新)
算法·leetcode·职场和发展
YuTaoShao4 小时前
【LeetCode 热题 100】131. 分割回文串——回溯
java·算法·leetcode·深度优先
YouQian7724 小时前
Traffic Lights set的使用
算法
巫婆理发2225 小时前
强化学习(第三课第三周)
python·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
deephub5 小时前
AI代理性能提升实战:LangChain+LangGraph内存管理与上下文优化完整指南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langchain·大语言模型·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