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就是赚到!大模型学习经验分享,帮你少走 3 年弯路

最近收到不少留言:

  • 我是做后端开发的,能转大模型方向吗?

  • 看了很多教程,怎么判断哪些内容是真正有用的?

  • 自己尝试动手搭模型,结果踩了不少坑,是不是说明我不适合这个方向?

其实这些问题,我几年前也都经历过。

那时我还是一名传统后端工程师,对大模型一知半解。刚开始接触时也很迷茫,常常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该学哪些内容才算"有用",搭建模型时也是各种踩坑、反复重来。

但正是一步步摸索、不断试错,我才走到了今天,从0起步,成功转型为大模型开发者。

所以我想跟你说:问题不在你,而是在路径。

与其盲目学习、随便上课,不如跟着一条有验证过的路线,高效、系统地推进。

今天我就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一份亲测有效的大模型学习路线。

只要你有一定编程基础,肯花时间、肯动手练,按照这条路线坚持三个月:

✅ 可以从基础入门

✅ 能动手实现项目

✅ 胜任面试,顺利转岗

别再绕远路了,选对方法,普通程序员一样可以转型成功。

领取方式

关注下方 公ZZZ号 ,即可获取👇👇

一、你为什么能学会大模型?

很多人对大模型还有一个"门槛幻觉":

是不是只有名校出身、数学特别好,才能搞懂大模型?

是不是非得自己训练一个GPT级别的模型,才算入行?

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的大模型开发环境,已经比过去"温柔"太多了。

比如 Hugging Face、Transformers、LangChain 这些主流开源工具和框架,早就把底层技术封装好了。你无需从零造轮子,就可以直接调用强大的模型能力,搭建属于自己的智能应用。

更重要的是,当前行业对大模型人才的需求,重点也并不是"模型训练"本身

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围绕已有模型:

  • 进行产品集成、功能开发

  • 做好模型微调与评估

  • 部署上线、持续优化

  • 构建 AI 应用闭环

这些岗位,恰恰需要有一定工程背景的人来胜任。

所以,不管你是做后端、前端,还是测试、运维,甚至产品经理------

只要你愿意学,完全可以转型入场。

大模型不是高不可攀的新贵行业,而是新一轮技术周期里,每一个技术人都可以抓住的机会。

二、三个月学习路径详解(附实操建议)

我把这套路线分为三个阶段:筑基期 → 进阶期 → 实战期

每个阶段都清晰对应一个核心目标,不走弯路,学完能上手。

✅ 第一个月:筑基期 ------ 建立认知 + 打牢基础

目标是:真正理解"大模型是什么",并具备基础调用和动手能力。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做项目,结果学着学着发现一堆术语听不懂,API不会用,模型也不知道怎么选。筑基阶段,就是避免这些"盲区"。

1. 掌握大模型的基本原理

要从核心问题入手:

  • 什么是大语言模型(LLM)?
  • 模型是怎么生成文本的?
  • "上下文长度""温度""Top-k采样"这些参数到底啥意思?
  • Transformer 架构到底怎么运作?为什么它是大模型的底座?

这些知识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你未来调参数、设计提示词、优化任务时能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

🔍 推荐学习材料:

  • B 站公开课:《深度学习与 NLP 入门》《Transformer 原理详解》
  • 入门书籍:《深度学习》(花书,前几章即可)

2. 学会主流大模型 API 调用方式

目前主流的大模型平台,如 OpenAI、百度千帆、阿里通义千问 等,都提供了开放接口。你需要掌握的,是如何用代码调用它们、封装成功能。

初期可以从写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开始,逐步过渡到构建功能助手。

🛠 实战练习建议:

  • 打造一个"自动写周报"的小工具
  • 基于 API 搭建一个问答助手(例如 FAQ 智能客服)

3. 环境与工具推荐

  • Postman:用于 API 调试
  • Jupyter Notebook:便于实验与记录
  • VSCode + Python 环境:基础开发配置

一个月结束时,你应具备以下能力:

  • 能听懂大模型相关术语,不再被技术细节吓退

  • 能独立写出简单的模型调用脚本

  • 知道模型能做什么、哪些地方不能乱用

别急着看岗位招聘,也别急着卷项目,基础扎实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第一步走对了,后面学习才不会反复推翻重来。

第二个月:掌握四大核心技能,让你真正"用起来"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之后,第二个月的重点就是:掌握真正有用的大模型开发技能,具备解决实际业务场景问题的能力。

换句话说,你不再只是"能调通接口",而是可以设计 prompt、调整模型行为、构建小型应用了。

这一阶段,我总结出"四大黄金技能",是我亲身经历、踩坑之后筛选出的最值得投入的技术方向:

1. Prompt 工程:用得好,事半功倍

Prompt 是提示词,但真正用好它,并不简单。

一个好 prompt,不只是写一句"帮我写一份周报",而是能通过结构化设计上下文引导,让模型稳定输出你想要的格式、内容和风格。

✏️ 核心技巧:

  • Few-shot Prompting:提供示例引导模型
  • 模板化设计:设定固定格式,减少"输出随机性"
  • Chain-of-Thought(CoT)思维链:引导模型按步骤推理,提升逻辑准确率
  • 减少幻觉:通过限定内容范围、加入辅助提示,提高输出的可控性

2. 模型微调:让模型更懂你

当你发现现成模型总是答非所问、或者在垂直场景表现不佳时,就到了微调的阶段。

这里不一定非得全量训练。当前流行的轻量微调方法(如 LoRA)已经能在低资源下显著提升效果。

🔧 推荐工具:

  • HuggingFace Transformers:模型加载与训练主力
  • PEFT(轻量微调库):适合个性化定制
  • DeepSpeed(可选):适合资源充足时优化训练效率

3. Agent 架构:让模型"能干事"

只会聊天不够用了,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能行动的模型------也就是 Agent。

你可以通过框架如 LangChain,把大模型连接到搜索引擎、数据库、API 等外部工具上,让它具备"感知 + 执行"能力。

🧩 实操项目建议:

  • 开发一个 AI 助理:查天气、查股票、写日报
  • 构建一个智能客服:结合 RAG 技术实现知识库问答

4. RAG(检索增强生成):实用性最强的核心能力

很多场景下,模型并不知道你业务里的"知识"。这时候就需要用 RAG 技术------先检索相关内容,再让模型生成回答。

这一步几乎是当前大模型落地中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技术路径,无论是做客服系统、文档问答还是行业咨询助手,都是刚需。

🧠 推荐工具链:

  • 向量数据库:FAISS / Milvus
  • 嵌入存储:Chroma / Pinecone
  • 应用框架:LangChain + RAG 模板组合

阶段小结:

第二个月结束时,你应该能:

  • 设计高质量 prompt,有效控制模型输出

  • 使用 LoRA 等方法进行轻量微调

  • 构建基于 LangChain 的 Agent 应用

  • 搭建具备知识检索能力的 AI 系统

此时的你,已经不再是"能调用模型"的新手,而是具备完整AI 应用搭建能力的开发者。

第三个月:项目驱动,打造能"转行上简历"的实战作品

学习到了第三个月,重点已经不是"还能学什么",而是------你能做出什么东西

这个阶段的目标很明确:

✅ 巩固你前两个月积累的能力

✅ 用真实项目锻炼完整开发思维

✅ 为转岗/面试/跳槽打下基础

🔧 推荐实战项目(4选1,也可组合)

我整理了几类高含金量的项目方向,既贴合企业需求,又能展示个人能力,适合写进简历,也适合开源在 GitHub 上展示。

① 智能客服系统(适合产品化思维)

  • 技术点:RAG 检索、语义搜索、多轮对话
  • 应用场景:连接公司知识库,自动应答 FAQ 或内部文档
  • 核心亮点:意图识别 + 动态召回 + 回答生成
  • 加分项:支持"未识别问题"的兜底策略

② 自动化办公助手(适合打通 AI + 工具流)

  • 功能示例:
    • 自动总结会议纪要(语音转文字 + LLM 摘要)
    • 一键生成日报/周报/邮件草稿
    • Excel 表格解析与数据汇总
  • 技术点:Prompt 设计 + 模型调用 + 文件解析(如 PDF、Excel)
  • 延展方向:集成语音输入或钉钉/飞书机器人

③ 行业垂直问答系统(适合简历亮点项目)

  • 应用领域:医疗、法律、教育、金融等
  • 项目结构:知识库构建 + 问题解析 + 回答生成
  • 差异化展示:领域术语支持、个性化语气输出
  • 推荐搭配:LangChain + 向量数据库 + RAG 架构

④ Agent 智能体开发(展示"主动执行"能力)

  • 设计一个 AI 助理,能完成指定任务链:
    • 查询天气 → 写日报 → 发邮件
    • 查航班 → 比较价格 → 预订
  • 技术要点:多工具集成、任务拆解、上下文记忆
  • 框架推荐:LangChain / CrewAI / AutoGen 等 Agent 框架

✅ 项目交付标准建议:

为了后续简历包装和面试展示,建议你的项目具备以下特点:

  • 功能清晰:划分前后端模块,逻辑结构完整
  • 技术可讲:能够描述设计思路、架构选择、技术难点
  • 界面可演示:前端用 Vue / React 均可,突出体验感
  • 有开源展示:上传至 GitHub,配套 ReadMe 文档

🧭 阶段总结:

当你完成任意一个高质量项目后,你已经:

  • 掌握了从调用到部署的大模型开发全流程
  • 有了可在简历中重点呈现的"转型成果"
  • 拥有了面试时能展示的核心竞争力

此时你可以开始准备求职、投递,或者继续深耕更多复杂场景。

三个月,大模型转型之路,真正可行。

下一步,我们会聊聊如何准备简历 + 技术面试的重点内容。敬请关注。

三、面试准备:背下这50道高频题,offer拿到手软

面试准备指南:大模型开发岗都问什么?怎么答?

走完三个月学习+实战的路线,很多同学开始投简历,接到了面试邀约。问题随之而来:

大模型岗位面试到底会问什么?

我该准备哪些知识点,项目怎么讲才有亮点?

这篇内容,我来给你梳理一份大模型岗位的面试宝典,包括常见问题方向、答题建议、项目展示技巧,帮你有备而来、不慌不乱。

一、面试重点都在哪些方面?

目前大模型类岗位的面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模块:

1. 基础原理类问题(Transformer、Self-Attention)

重点考察你是否真正理解大模型的底层逻辑,而不是只会用 API。

常见问题举例:

  • Self-Attention 是怎么计算的?

  • 什么是位置编码?为什么要加?

  • 多头注意力有什么作用?

建议:用通俗语言说清楚背后的机制,不要死背公式。能画图就画图,能比喻就比喻。

2. Prompt 工程与调优技巧

很多企业场景不需要你训练模型,但一定会考你怎么调出一个"可用的结果"。

常见问题举例:

  • 如何设计结构化 Prompt 提升稳定性?
  • 如何用 Chain-of-Thought 引导模型进行多步推理?
  • 怎么避免大模型"胡说八道"?

建议:举例说明自己项目中是怎么做 Prompt 调整、怎么验证效果变化的。

3. 模型部署与推理优化

部署相关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技术岗或全栈应用岗上,涉及推理性能、资源配置等。

常见问题举例:

  • 如何让模型推理速度更快?
  • 什么是量化/蒸馏?对推理速度有什么帮助?
  • 模型部署时你选了哪些框架,为什么?

建议:提前准备一套自己项目的部署方案,能答出原理 + 实战更有说服力。

4. RAG、Agent、微调等落地技术

这些是实际落地中最常见的应用能力,也是当前企业重点招聘的方向。

常见问题举例:

  • RAG 架构中,召回与排序模块分别怎么实现?
  • LoRA 微调和全量微调的差别在哪?
  • 你在项目中用到了哪些 Agent 框架?它是如何感知与执行任务的?

建议:从"为什么选这个技术"+"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几个角度去展开。

5. 项目经验与场景落地

这个部分不是考知识,而是看你能不能把所学真正"做成事"。

建议准备内容:

  • 清晰讲解你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技术
  • 能展示效果的 demo 或录屏,有图有真相
  • 可以把项目上传到 GitHub,写好 ReadMe,现场给出链接展示

一定要避免的:只说"我调了一个模型,接了一个 API",这种描述没有亮点。

二、面试技巧小贴士:

  • 准备比别人更"懂业务"的讲解方式,而不仅仅是"我调了 HuggingFace"。
  • 提前模拟自我介绍和项目问答环节,不要到现场再组织语言。
  • 展示你的项目成果,哪怕是一个小助手,也比空讲原理更有说服力。

三、我建议你准备一份「大模型面试宝典」

内容可以包括:

  • 20 道高频问题 + 精炼答法
  • 自己项目的技术选型逻辑
  • Prompt 示例、效果对比截图
  • 视频 demo / 项目仓库链接

这不仅是复习资料,也是你面试时自我介绍的"装备包"。

四、写在最后:转型的关键不是天赋,而是坚持行动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进入大模型领域的程序员,或者刚刚开始接触 AI 技术的新手,请记住这句话:

别把大模型神化,真正拦住你的,从来不是难度,而是行动力。

我们见过太多人,在犹豫、观望、收藏教程的循环中错过了机会;也见过那些真正坚持每天学一点、周末动手练的人,短短几个月完成了从"看不懂"到"做得出"的蜕变。

三个月,坚持每天学习 2 小时 + 项目练习 + 定期复盘,真的足以让一个零基础的人成长为具备实战能力的大模型开发者。

最后,送你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

"你不需要成为专家才能开始,但你必须开始,才有可能成为专家。"

从现在这一刻起,给自己设一个目标、定一个计划。

别等机会砸到头上,才后悔没提前准备。

三个月之后的你,会感谢今天愿意付出的自己。

【粉丝专属福利】

🎁 LLM 大模型学习路线全套资料包已整理完毕!

如果你正准备系统学习大模型开发,这份资料一定不能错过:

  • 大模型入门必备知识点

  • 三阶段学习路径规划(筑基 → 技能 → 项目)

  • 高质量公开课 & 工具推荐

  • 实操项目模板 + 资料索引

📚 适合零基础起步、自学规划混乱、希望转型大模型方向的朋友。

领取方式

关注下方 公ZZZ号 ,即可获取👇👇

原文地址:

相关推荐
CodeSheep3 小时前
JetBrains出手了!IDEA重大调整,来了!
前端·后端·程序员
邹小邹3 小时前
开发一个优雅的go应用
后端·程序员·架构
SimonKing3 小时前
巧用Redis的发布订阅机制,解决数据同步问题
java·后端·程序员
redreamSo5 小时前
北漂:被困的理想主义者,硬核的浪漫主义者
程序员
c76914 小时前
【文献笔记】ARS: Automatic Routing Solver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
人工智能·笔记·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llm·论文笔记·cvrp
JaxNext14 小时前
[In progress]《State of Devs 2025》Reaction
程序员
无责任此方_修行中15 小时前
最后的重构 第三章:与AI共舞
程序员
程序员岳焱15 小时前
从 0 到 1:Spring Boot 与 Spring AI 打造智能客服系统(基于DeepSeek)
人工智能·后端·deepseek
前端工作日常16 小时前
DeepSeek-R1 系列不同版本的模型配置要求
deepseek
段智华20 小时前
# 微调需要准备哪些环境配置?
大模型微调·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