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第三节 平面及其方程

上一节【高等数学】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第二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总目录【高等数学】 目录

文章目录

  • [1. 曲面方程与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1. 曲面方程与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
  • [2.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2.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 [3. 平面的一般方程](#3. 平面的一般方程)
  • [4. 两平面的夹角](#4. 两平面的夹角)

1. 曲面方程与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

  • 曲面方程
    如果曲面 S S S与三元方程 F ( x , y , z ) = 0 F(x,y,z) = 0 F(x,y,z)=0
    有下述关系:
    (1) 曲面 S S S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2) 不在曲面 S S S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
    那么方程就叫做曲面 S S S的方程 ,而曲面 S S S就叫做方程的图形.
  • 空间曲线方程
    空间曲线可以看作两个曲面 S 1 S_1 S1、 S 2 S_2 S2的交线.
    设 F ( x , y , z ) = 0 , G ( x , y , z ) = 0 F(x,y,z) = 0,G(x,y,z) = 0 F(x,y,z)=0,G(x,y,z)=0
    分别是这两个曲面的方程,它们的交线为 C C C
    因为曲线 C C C上的任何点的坐标应同时满足这两个曲面的方程
    所以应满足方程组 { F ( x , y , z ) = 0 , G ( x , y , z ) = 0. \begin{cases} F(x,y,z) = 0, \\ G(x,y,z) = 0. \end{cases} {F(x,y,z)=0,G(x,y,z)=0.
    反过来,如果点 M M M不在曲线 C C C上
    那么它不可能同时在两个曲面上
    所以它的坐标不满足方程组.
    因此,曲线 C C C可以用方程组来表示,方程组就叫做空间曲线 C C C的方程
    而曲线 C C C就叫做方程组的图形.

2.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 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面的法线向量
  • 已知平面上的点 M 0 ( x 0 , y 0 , z 0 ) M_0(x_0,y_0,z_0) M0(x0,y0,z0)以及它的一个法向量 n = ( A , B , C ) \boldsymbol{n}=(A,B,C) n=(A,B,C),可得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A ( x − x 0 ) + B ( y − y 0 ) + C ( z − z 0 ) = 0 A(x-x_0)+B(y-y_0)+C(z-z_0)=0 A(x−x0)+B(y−y0)+C(z−z0)=0 容易验证平面上的点都满足方程,不在平面上的点不满足

3. 平面的一般方程

  • 任一三元一次方程的图形总是一个平面,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A x + B y + C z + D = 0 Ax+By+Cz+D=0 Ax+By+Cz+D=0其中 x , y , z x,y,z x,y,z的系数是该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的坐标 取满足方程的数 x 0 , y 0 , z 0 x_0,y_0,z_0 x0,y0,z0,与一般方程相减可得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 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x a + y b + z c = 1 \dfrac{x}{a} + \dfrac{y}{b} + \dfrac{z}{c} = 1 ax+by+cz=1其中 a , b , c a,b,c a,b,c分别是平面在 x , y , z x,y,z x,y,z轴上的截距 将截点坐标代入平面一般方程,解方程组求得

    平面过原点不能使用该形式

4. 两平面的夹角

  • 两平面的法线向量的夹角(通常指锐角或直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
    cos ⁡ ⟨ n 1 , n 2 ⟩ = n 1 ⋅ n 2 ∣ n 1 ∣ ∣ n 2 ∣ \cos\langle \boldsymbol{n_1},\boldsymbol{n_2}\rangle=\frac{\boldsymbol{n_1}\cdot\boldsymbol{n_2}}{|\boldsymbol{n_1}||\boldsymbol{n_2}|} cos⟨n1,n2⟩=∣n1∣∣n2∣n1⋅n2
  • 平面 Π 1 \varPi_1 Π1、 Π 2 \varPi_2 Π2互相垂直相当于 A 1 A 2 + B 1 B 2 + C 1 C 2 = 0 A_1A_2 + B_1B_2 + C_1C_2 = 0 A1A2+B1B2+C1C2=0
  • 平面 Π 1 \varPi_1 Π1、 Π 2 \varPi_2 Π2互相平行或重合相当于 A 1 A 2 = B 1 B 2 = C 1 C 2 \dfrac{A_1}{A_2} = \dfrac{B_1}{B_2} = \dfrac{C_1}{C_2} A2A1=B2B1=C2C1
  • 点 P 0 ( x 0 , y 0 , z 0 ) P_0(x_0,y_0,z_0) P0(x0,y0,z0)到平面 A x + B y + C z + D = 0 Ax + By + Cz + D = 0 Ax+By+Cz+D=0的距离公式
    d = ∣ A x 0 + B y 0 + C z 0 + D ∣ A 2 + B 2 + C 2 . d = \dfrac{\vert Ax_0 + By_0 + Cz_0 + D \vert}{\sqrt{A^2 + B^2 + C^2}}. d=A2+B2+C2 ∣Ax0+By0+Cz0+D∣.

下一节【高等数学】第八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第四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总目录【高等数学】 目录

相关推荐
MowenPan199512 天前
高等数学 9.1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笔记·学习·高等数学
盛世隐者1 个月前
【高等数学】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第二节 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
高等数学
盛世隐者1 个月前
【高等数学】第七章 微分方程——第五节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
盛世隐者1 个月前
【高等数学】第四章 不定积分——第五节 积分表的使用
高等数学
没有女朋友的程序员2 个月前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7版)第五章 定积分 第二节微积分基本公式
高等数学
USER_A0013 个月前
高等数学(下)题型笔记(八)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笔记·高等数学
没有女朋友的程序员3 个月前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7版)第四章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高等数学
没有女朋友的程序员3 个月前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7版)第四章第二节换元积分法
高等数学
没有女朋友的程序员3 个月前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7版)第二章第四节“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高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