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商业航天的迅速发展,卫星系统对高可靠性和抗辐照性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国科安芯推出的AS32S601ZIT2作为一种基于32位RISC-V指令集的抗辐照MCU,因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商业卫星飞轮控制系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详细分析AS32S601ZIT2的技术特性、抗辐照能力、可靠性测试数据及其在商业卫星飞轮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在高能粒子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商业航天电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AS32S601ZIT2;抗辐照MCU;商业卫星;飞轮控制系统;单粒子效应;总剂量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浪潮。越来越多的商业卫星被发射到近地轨道,用于通信、遥感、导航等任务。根据统计,全球商业卫星发射数量在过去五年中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每年上千颗的规模。这些卫星在为人类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空间辐射环境挑战。
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高能粒子(如质子、重离子等)能够穿透卫星的防护层,与电子器件相互作用,引发单粒子效应(Single Event Effect,SEE),导致器件的功能失效或性能退化。单粒子效应包括单粒子翻转(SEU)、单粒子锁定(SEL)和单粒子瞬态(SET)等多种类型,其中SEU是最常见的效应,可能导致存储数据的错误或控制信号的异常。此外,长期的辐射累积效应(总剂量效应,Total Ionizing Dose,TID)也会对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导致器件的漏电流增加、阈值电压漂移等问题。

飞轮控制系统作为卫星姿态控制的关键部件,对MCU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抗辐照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飞轮通过高速旋转产生角动量,通过改变飞轮的转速来实现卫星姿态的精确调整。这一过程需要MCU对飞轮的转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同时处理来自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姿态测量设备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姿态控制算法计算,并输出精确的控制指令。因此,MCU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卫星姿态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AS32S601ZIT2以其高工作频率、低功耗、丰富的外设接口以及优异的抗辐照性能,逐渐成为商业卫星飞轮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本文将从技术特性、抗辐照能力、可靠性评估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AS32S601ZIT2在商业卫星飞轮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二、AS32S601ZIT2抗辐照MCU技术特性概述
(一)核心架构与功能特性
AS32S601ZIT2采用自研E7内核,集成FPU与L1Cache,具备16KiB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支持零等待访问嵌入式Flash与外部存储器,最高工作频率可达180MHz。这种高性能的内核架构使其在处理复杂的飞轮控制算法时表现出色。飞轮控制算法通常包括姿态测量数据的滤波处理、姿态误差计算、控制律求解以及飞轮转速的精确调节等环节,需要MCU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E7内核的高性能特性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确保飞轮控制系统对卫星姿态的实时、精确控制。
芯片内置的512KiB内部SRAM(带ECC校验)、512KiBD-Flash(带ECC校验)和2MiBP-Flash(带ECC校验),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存储容量,还通过ECC校验机制有效降低了数据存储的错误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飞轮控制系统中,存储器用于存储飞轮的控制参数、姿态测量数据以及历史运行状态信息等。ECC校验机制能够自动检测和纠正存储数据中的单比特错误,防止因数据错误导致的控制失误。
在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AS32S601ZIT2配备了3个12位模数转换器(ADC),最多支持48通道模拟通路,能够满足飞轮控制系统对多路传感器信号的高精度采集需求。例如,飞轮的转速传感器、电机的电流传感器以及卫星姿态测量设备输出的模拟信号,都可以通过ADC模块进行精确采样,为控制算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此外,2个模拟比较器(ACMP)、2个8位数模转换器(DAC)和1个温度传感器的集成,进一步增强了芯片在模拟信号处理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功能。
(二)通信接口与环境适应性
AS32S601ZIT2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通信接口,包括6路SPI、4路CAN、4路USART和2路IIC。这些接口支持多种通信协议,能够灵活地与飞轮驱动器、传感器和其他控制单元进行数据交换。例如,通过CAN接口,芯片可以实现与卫星中央控制系统高效、可靠的通信,确保飞轮状态信息和控制指令的实时传输。CAN总线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能够在卫星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稳定工作,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此外,AS32S601ZIT2符合AEC-Q100Grade1认证标准,能够在-55℃至+125℃的宽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这一特性使其能够适应卫星在不同轨道环境下的温度变化,确保系统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可靠运行。卫星在轨道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太阳辐射、地球反照以及轨道高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表面温度发生较大波动。MCU的宽温度工作范围能够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性能下降或故障,提高了卫星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三)抗辐照设计与加固技术
AS32S601ZIT2采用了先进的抗辐照加固技术,通过电路设计优化和工艺改进,有效提升了芯片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抗单粒子效应和总剂量效应能力。芯片内部的ECC校验机制不仅保护了存储数据的完整性,还能够在检测到单粒子翻转(SEU)时自动纠正错误,减少系统停机时间。例如,当高能粒子击中存储器单元引发SEU时,ECC校验电路能够实时检测到错误位,并通过冗余码自动恢复正确的数据,从而避免了因数据错误导致的控制失误。
硬件加密模块(DSU)支持AES、SM2/3/4和TRNG等多种加密算法,为卫星系统的数据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卫星通信和数据传输过程中,加密模块能够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确保卫星系统的信息安全。这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卫星任务尤为重要。
三、单粒子效应与总剂量效应试验分析
(一) 激光模拟 单粒子效应试验
1.试验背景与目的
单粒子效应是空间辐射环境中对卫星电子系统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单粒子效应是指单个高能粒子击中半导体器件敏感区,导致器件出现瞬时或永久性功能异常的现象。根据相关研究,单粒子效应可能导致卫星系统出现姿态失控、数据传输错误、甚至任务失败等严重后果。例如,在2012年,一颗商业遥感卫星因单粒子效应引发姿态控制系统的故障,导致卫星姿态失控,最终不得不提前结束任务。
为了评估AS32S601ZIT2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依据GB/T43967-2024、GJB10761-2022、QJ10005A-2018、Q/NSSC101-2018、GJB2712-1996以及中科芯试验相关规范,对其进行了激光模拟单粒子效应测试。试验的目的是验证芯片在不同线性能量传输(LET)值的高能粒子辐照下的功能稳定性,确定其抗单粒子效应的性能指标,为商业卫星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AS32S601ZIT2在激光能量为120pJ(对应LET值为(5±1.25)MeV·cm²/mg)至1585pJ(对应LET值为(75±16.25)MeV·cm²/mg)的范围内,未出现单粒子锁定(SEL)效应。仅在最高能量时监测到单粒子翻转(SEU)现象,且芯片功能在断电复位后恢复正常。这一结果表明,AS32S601ZIT2在单粒子效应的抗扰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在大多数商业卫星的轨道辐射环境中稳定工作。
具体来说,得益于芯片内部的ECC校验机制,错误数据在系统复位后被自动纠正,芯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这一过程未对芯片的硬件造成永久性损伤,也未影响其后续的功能性能。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出AS32S601ZIT2的单粒子效应截面积较小,在实际太空辐射环境下发生单粒子效应的概率较低。
(二)质子单粒子效应试验
1.试验背景与目的
质子是空间辐射环境中的主要带电粒子之一,对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构成显著威胁。质子单粒子效应是指高能质子与半导体器件相互作用,导致器件出现瞬时或永久性功能异常的现象。质子单粒子效应的表现形式与重离子单粒子效应类似,但其发生概率和效应强度受质子能量、fluence(通量)和器件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全面评估AS32S601ZIT2在空间辐射环境中的抗辐照性能,依据GJB548B、GJB9397-2018、GB/T32304、GB18871-2002等标准,对其进行了质子单粒子效应试验。
2.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AS32S601ZIT2在100MeV质子能量、1e7注量率和1e10总注量的条件下,未出现单粒子锁定(SEL)、单粒子翻转(SEU)或单粒子瞬态(SET)等单粒子效应。芯片的功能和性能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正常,工作电流稳定在100mA左右,存储单元的数据完整性未受影响,通信接口的数据传输准确无误。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AS32S601ZIT2在质子单粒子效应方面的抗扰度较高,能够有效抵御高能质子的轰击。这主要归功于其内部的抗辐照加固设计,包括ECC校验机制、冗余电路设计和优化的半导体工艺。这些设计措施降低了质子引发单粒子效应的概率,提高了芯片在质子辐射环境中的可靠性。
( 三 )总剂量效应试验
1.试验背景与目的
总剂量效应是指电子器件在长期受到空间辐射累积作用下,其性能参数发生退化甚至失效的现象。总剂量效应主要由高能粒子电离产生的电荷积累引起,导致器件的氧化层陷阱电荷增加、金属互连线电阻变化等问题。这些变化会影响器件的电气性能,例如增加漏电流、降低击穿电压、改变阈值电压等,最终可能导致器件无法正常工作。研究表明,总剂量效应是影响卫星电子系统长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长期运行的低地球轨道(LEO)和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任务中。
为了评估AS32S601ZIT2在长期辐射环境下的可靠性,按照QJ10004A-2018宇航用半导体器件总剂量辐照试验方法,利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钴60γ射线源,对其进行了总剂量效应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芯片在不同总剂量水平下的性能变化情况,验证其是否满足商业卫星系统的设计寿命要求。
2.试验结果与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芯片在辐照后的电参数和功能均保持正常,工作电流仅从135mA略微降至132mA,CAN接口和FLASH/RAM的擦写功能未受影响。进一步的高温退火试验表明,经过168小时的高温处理后,芯片的电参数和功能依然稳定。这表明AS32S601ZIT2具备较强的抗总剂量辐照能力,能够在长期的辐射环境下保持可靠运行。
具体分析发现,芯片的漏电流在辐照后略有增加,但仍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存储单元的读写性能未出现明显退化,数据完整性得到保障。通信接口的信号完整性也未受到影响,能够正常传输数据。这些结果表明,AS32S601ZIT2在总剂量效应方面的设计裕度较大,能够满足商业卫星系统对长期可靠性的要求。
四、在商业卫星飞轮系统中的应用 分析
(一)飞轮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1.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
在商业低轨遥感卫星项目中,系统架构可采用双MCU冗余设计,主MCU负责飞轮的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备用MCU在主MCU出现故障时迅速接管控制权,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主MCU和备用MCU之间通过内部通信总线进行数据同步和状态监测,实时交换飞轮的转速、电流以及卫星姿态等信息。
飞轮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飞轮的转速传感器将飞轮的实时转速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ADC模块采集到MCU中。同时,姿态测量设备(如星敏感器、太阳敏感器等)将卫星的姿态信息发送到MCU。MCU根据预设的姿态控制算法,结合飞轮的转速和卫星姿态数据,计算出所需的飞轮转速调节量,并通过DAC模块输出控制信号,调节飞轮驱动器的电流,实现飞轮转速的精确控制。通过这一过程,飞轮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调整卫星的姿态,确保其按照预定的姿态轨道运行。
2.控制算法与数据处理
在飞轮控制算法方面,AS32S601ZIT2能够高效地执行多种姿态控制算法,实现飞轮的速度和扭矩精确控制。例如,采用PID控制算法结合前馈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响应卫星姿态的变化,减少姿态调整时间,提高控制精度。具体来说,PID控制算法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对飞轮的转速误差进行实时调节,确保飞轮转速快速、准确地跟踪目标值。前馈控制策略则根据卫星姿态变化的趋势,提前调整飞轮的转速,减少系统的滞后性。
同时,AS32S601ZIT2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采集到的多路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滤波和融合处理。例如,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飞轮转速传感器和姿态测量设备的数据进行融合,滤除噪声干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些数据处理技术,芯片能够为控制算法提供精确的输入数据,进一步提升飞轮控制系统的性能。
(二)抗辐照性能验证与优化
1.试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在研制过程中,对AS32S601ZIT2进行了多轮抗辐照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芯片在模拟的空间辐射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超过设计寿命要求。通过优化芯片的电源管理策略和通信协议,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能力。
例如,在电源管理方面,可通过动态调整芯片的工作电压和频率,降低了功耗,同时提高了芯片的抗辐照能力。具体来说,根据飞轮控制系统的实际负载需求,MCU能够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降低不必要的功耗。在低负载条件下,MCU降低工作频率并进入低功耗模式,减少能量消耗;在高负载条件下,MCU快速切换到高性能模式,确保控制任务的实时完成。这种动态电源管理策略不仅延长了卫星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因电源波动引起的辐射敏感性。
在通信协议方面,可采用冗余校验和错误重传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在CAN总线通信中,采用扩展帧格式和冗余校验位,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健壮性。当检测到数据传输错误时,接收端会自动请求发送端重传数据,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措施,飞轮控制系统在辐射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数据通信,避免因数据丢失或错误导致的控制失误。
2.优化措施与改进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AS32S601ZIT2在商业卫星飞轮系统中的抗辐照性能,提出了以下优化措施和改进方案:
(1)增强芯片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通过改进芯片的电路设计,增加更多的冗余单元和错误纠正机制,降低单粒子效应引起的错误率。例如,在关键的逻辑电路中采用三模冗余(TMR)技术,通过三个相同的电路模块并行工作,表决输出正确的结果,从而有效抵御单粒子效应的影响。
(2)提高芯片的总剂量抗辐照能力:优化芯片的制造工艺,采用更先进的抗辐照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芯片对总剂量效应的耐受性。例如,采用屏蔽层结构,减少高能粒子对芯片内部敏感区域的直接轰击;优化器件的氧化层厚度和杂质分布,降低总剂量效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优化系统软件算法:开发更智能的故障诊断和恢复算法,使系统能够在出现辐照诱发故障时快速识别并采取措施。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飞轮控制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 、结论
AS32S601ZIT2抗辐照MCU凭借其卓越的抗辐照性能、高可靠性和丰富的功能特性,在商业卫星飞轮控制系统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单粒子效应、质子单粒子效应和总剂量效应的深入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卫星项目中的应用实践,验证了其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商业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AS32S601ZIT2有望在更多卫星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未来,随着抗辐照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AS32S601ZIT2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抗辐照指标和性能参数,满足更高轨道和更长寿命卫星任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