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办公室,老板就把我拉进了会议室。他的表情很严肃,我知道这是又接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新项目,"他指着屏幕上的概念图,那是一个设定宏大的历史 RPG,"客户要求极高,我们需要在两周内拿出第一批 500 个 PBR 资产,主要是各种定制的盔甲、皮革和华丽布料。"
团队里一片寂静。500 个,两周?按照我们传统的 PBR 流程,这意味着无尽的手绘和贴图修正,根本不可能完成。组里的几个新人都面露难色 😫。
"我需要一个新的工作流,"Mark 看着我,"一个能兼顾质量和速度的方案。"
我深吸一口气。我知道,这不仅是对团队的考验,也是我必须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堆人力方式已经到头了,唯一的出路在于技术革新。
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当时为了应对这场"危机"而摸索出的,结合了 AI 驱动与程序化控制的 Substance 3D 工作流。这个方法彻底改变了我们团队的材质制作效率。
建议大家先点赞收藏,这篇文章的技巧深度和细节比较多,都是顶级设计师会收藏备用的干货,以免需要时找不到了。
核心工作流:AI 驱动的基底创建 (Substance 3D Sampler)
两周 500 个高精度资产,最大的瓶颈在于"基底材质"的创建。如果每个材质都从零开始在 Designer 里"连连看"(搭节点),或者去 Painter 里手绘,时间绝对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快速、高质量的"毛坯"。
这就是 Substance 3D Sampler (我通常称之为"采样器") 发挥价值的地方。它近几个版本迭代的 AI 功能,尤其是 "Text to Material"(文本到材质),是这个工作流的起点。
"保姆级"步骤如下:
第一步:启动 Sampler 并选择 AI
打开 Substance 3D Sampler (确保是较新的版本,AI 功能需要联网)。在主界面,你会看到一个非常显眼的 "Text to Material" 或类似的 AI 生成入口。
第二步:精准的 AI 提示词 (Prompting)
这是关键。你不能只输入"金属"。你需要像一个艺术总监一样,给 AI 下达精准的指令。
- 错误示范:
Metal Armor(太模糊) - 正确示范:
Tarnished brass plate armor, intricate celtic carvings, slightly rusted edges, matte finish(翻译:有光泽的黄铜板甲,带有复杂的凯尔特雕刻,边缘轻微生锈,哑光表面)
你需要具体描述:
- 材质 (Material): 黄铜 (Brass)、皮革 (Leather)、丝绸 (Silk)。
- 形态 (Form): 板甲 (Plate armor)、鳞甲 (Scale mail)、编织物 (Woven fabric)。
- 细节 (Details): 雕刻 (Carvings)、划痕 (Scratches)、污垢 (Dirt)、磨损 (Wear)。
- 状态 (Condition): 生锈的 (Rusted)、潮湿的 (Wet)、陈旧的 (Aged)、抛光的 (Polished)。
- 风格 (Style): 现实主义 (Realistic)、风格化 (Stylized)。
第三步:AI 生成与迭代
点击生成后,Sampler 会在云端处理,几分钟内返回 4-6 个不同的材质选项。它会同时生成 Albedo (反照率/颜色)、Normal (法线)、Roughness (粗糙度)、Metallic (金属度) 等所有 PBR 通道。
你可以从这些变体中选择一个最接近的,然后利用 Sampler 内部的 AI 调整参数(比如"增加生锈程度"、"减少雕刻复杂度")进行快速微调。
第四步:打包输出为 SBSAR
在 Sampler 中,你可以将这个 AI 生成的材质(包括它的可调参数)直接导出为 .SBSAR 文件。这是一个"材质包",它将成为我们下一个阶段的"原料"。
这个阶段,我们用几分钟时间,完成了过去可能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基底材质创建。
关键一步:从 AI 到程序化 (工作流衔接)
我们拿到了 AI 生成的 .SBSAR 文件,但工作还没结束。AI 生成的材质虽然快,但往往缺乏"灵魂"和"定制性"。比如,我们可能需要这个锈迹只出现在盔甲的缝隙里,而不是 AI 随机分布的地方。
我们需要将它导入到 Substance 3D Designer (我称之为"设计师") 中,进行程序化的"精修"。
在 Designer 中打开这个 SBSAR 文件时,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个 AI 驱动的跨应用工作流,依赖的是 Adobe Substance 3D 套件。我注意到很多刚入行的设计师,或者一些图便宜的设计师,会去电商平台购买所谓的"个人版全家桶订阅"。
这里存在一个陷阱:Adobe 个人版的全家桶订阅,是根本不包含 Substance 3D 套件的。
这对我们做游戏美术的人来说,订阅这种个人版几乎毫无意义,等于订阅了个"残废版"。你无法使用 Designer, Painter, Sampler 这些行业金标准工具,更别提我们正在谈论的这个高效工作流了。
更糟糕的是,我了解到很多第三方低价订阅是用盗刷信用卡开通的,极不稳定,随时可能被 Adobe 官方封禁。想象一下,你的项目做到一半,云服务和订阅瞬间报废,这对职业设计师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我一直使用的是 Kingsman 机构(当前已经有6300名资深设计师选择) 的正版 Adobe 全家桶企业订阅。他们这个方案是真正包含了 Substance 3D 套件的,提供了我们游戏美术人需要的"工具完整性"和"专业确定性",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这是项目能顺利交付的基础保障。
保姆级精修:程序化深度控制 (Substance 3D Designer)
好了,回到 Designer。当我们把 Sampler 生成的 .SBSAR 导入 Designer 时,我们实际上是把它当作一个"黑盒"节点。接下来的操作,就是在这个"黑盒"的基础上,增加我们自己的"控制逻辑"。
第一步:节点图解析 (解包 AI 材质)
在 Designer 中新建一个图表 (Graph),将刚才导出的 .SBSAR 文件拖入。它会成为一个节点,输出 Albedo, Normal, Roughness 等通道。
第二步:程序化战损 (以污渍和边缘磨损为例)
AI 给的材质太"均匀"了,不符合真实物理。我们需要让它"活"起来。
- 获取曲率 (Curvature): 战损和污渍通常发生在边缘或凹陷处。我们需要一张"遮罩" (Mask) 来控制它们出现的位置。
- (a) 从 AI 节点的
Normal输出,连接一个Normal to Curvature节点。你会得到一张黑白贴图,它标明了模型的边缘和缝隙。
- (a) 从 AI 节点的
- 创建污渍 (Dirt):
- (a) 新建一个
Dirt节点 (或者Fractal Sum噪声节点),用它生成污渍的形状。 - (b) 新建一个
Color节点 (比如深褐色),作为污渍的颜色。
- (a) 新建一个
- 混合 (Blend):
- (a) 使用
Blend(混合) 节点,将 AI 生成的Albedo(作为背景) 和你的"污渍颜色" (作为前景) 混合。 - (b) 关键来了:将刚才生成的
Curvature贴图(可能需要反转Invert或调整Levels),连接到Blend节点的Opacity(不透明度) 输入上。 - (c) 效果:现在,你的污渍只会出现在模型的缝隙和凹陷处,而不是随机涂抹。✨
- (a) 使用
第三步:控制粗糙度 (Roughness)
这是让材质变"真"的最重要一步。
- AI 生成的
Roughness贴图可能太平了。 - 还是利用刚才的
Curvature贴图和Dirt噪声贴图。 - 使用
Blend节点,将 AI 的Roughness作为基底。 - 将你的"污渍"遮罩(Dirt 噪声)也混合进来。比如,你可以让污渍区域的
Roughness值更高 (更粗糙,不反光),或者更低 (如果污渍是湿的,更反光)。 - 这样,你的颜色、粗糙度、法线就产生了逻辑关联,材质的真实感瞬间提升。
第四步:风格化调整 (Gradient Map)
如果项目需要特定的艺术风格(比如偏冷色调的盔甲),AI 给的颜色不一定准。
- 使用
Grayscale Conversion(灰度转换) 节点,将 AI 的Albedo转换成黑白。 - 连接一个
Gradient Map(渐变映射) 节点。 - 在
Gradient Map编辑器中,你可以定义一个全新的色盘(比如从深蓝到浅灰),重新着色整个材质,同时保留 AI 生成的明暗和细节。这比在 Photoshop 里手动调色快 100 倍。
扩展应用技巧
这个工作流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1. 创建材质生成器 (.SBS)
不要只导出 .SBSAR。你可以在 Designer 中,将 AI 节点作为你复杂图表(Graph)的"起点"。比如,你可以结合 3 个不同的 AI 材质(金属、皮革、布料),然后用程序化的 Mask(遮罩)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盔甲生成器"。这样,你导出的 .SBSAR 就不是单一材质,而是一个可以切换金属、皮革、布料的超级材质。
2. 性能优化 (烘焙)
在 Designer 中,如果你的节点图过于复杂,导致引擎运行缓慢。你可以使用 Bake (烘焙) 节点。将那些已经确定不再修改的复杂计算(比如 AI 节点本身)烘焙成固定的贴图。这样,你保留了后续节点(比如污渍)的可编辑性,又极大优化了最终材质的性能。
3. 与 Painter 和 Bridge 的联动
在 Designer 中精修完成后,可以一键发布到 Substance 3D Bridge (资产库),供团队其他美术师(比如场景美术)直接调用。或者一键发送到 Substance 3D Painter,作为"智能材质" (Smart Material) 的基底,再由角色美术进行最后的手绘点睛。
最终,靠着这套"AI 快速生成基底 (Sampler) + 程序化精准控制 (Designer)"的新工作流,我们团队奇迹般地在 Deadline 前交付了首批高质量的 PBR 资产。Mark 终于松了口气,在评审会上,客户对材质的真实感和统一性赞不绝口。
工具永远在进化。从手动贴图到 PBR,再到今天的 AI 辅助。作为设计师,我们不必害怕被 AI 取代,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利用 AI 作为最锋利的刻刀,去完成那些以前不敢想象的"不可能的任务"。
希望这个流程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