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模型的两大代表:VAE和GAN

生成模型

给定数据集,希望生成模型产生与训练集同分布的新样本。对于训练数据服从\(p_{data}(x)\);对于产生样本服从\(p_{model}(x)\)。希望学到一个模型\(p_{model}(x)\)与\(p_{data}(x)\)尽可能接近。

这也是无监督学习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密度估计问题。有两种典型的思路:

  1. 显式的密度估计:显式得定义并求解分布\(p_{model}(x)\),如VAE。
  2. 隐式的密度估计:学习一个模型\(p_{model}(x)\),而无需显式定义它,如GAN。

VAE

AE

首先介绍下自编码器(Auto Encoder, AE),它将输入的图像X通过编码器encoder编码为一个隐向量(bottleneck)Z,然后再通过解码器decoder解码为重构图像X',它将自己编码压缩再还原故称自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以手写数字数据集MNIST为例,输入图像大小为28x28,通道数为1,定义隐向量的维度(latent_dim)为1 x N,N=20。经过编码器编码为一个长度为20的向量,再通过解码器解码为28x28大小的图像。将生成图像X'与原始图像X进行对比,计算重构误差,通过最小化误差优化模型参数:

\[Loss = distance(X, X') \]

一般distance距离函数选择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 MSE)。AE与PCA作用相同,通过压缩数据实现降维,还能把降维后的数据进行重构生成图像,但PCA的通过计算特征值实现线性变换,而AE则是非线性。

VAE

如果中间的隐向量的每一分量取值不是直接来自Encoder,还是在一个分布上进行采样,那么就是VAE(Variational Auto Encoder),结构如下图所示:

还是上面的例子,这里的Z维度还是1 x 20,但是每一分量不是直接来自Encoder,而是在一个分布上进行采样计算,一般来说分布选择正态分布(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分布)。每个正态分布的\(\mu\)与\(\sigma\)由Encoder的神经网络计算而来。关于Z上每一分量的计算,这里,\(\epsilon\)从噪声分布中随机采样得到。

\[z^{(i,l)}=\mu^{(i)}+\sigma^{(i)}\cdot\epsilon^{(l)}\space\mathrm{and}\space\epsilon^{(l)}\sim N(0,I) \]

在Encoder的过程中给定x得到z就是计算后验概率\(q_\phi(z|x)\),学习得到的z为先验分布\(p_\theta(z)\),Decoder部分根据z计算x的过程就是似然估计\(p_\theta(x|z)\),训练的目的也是最大化似然估计(给出了z尽可能得还原为x)。

边缘似然度\(p_\theta(x)=\int p_\theta(z)p_\theta(x|z)\,{\rm d}z\),边缘似然度又是每个数据点的边缘似然之和组成:\(\log p_\theta(x^{(1)},\cdots,x^{(N)})=\sum_{i=1}^N\log p_\theta(x^{(i)})\),可以被重写为:

\[\log p_\theta(x^{(i)})={\rm D_{KL}}(q_\phi(z|x^{(i)})||p_\theta(z|x^{(i)}))+{\cal L}(\theta,\phi;x^{(i)}) \]

等式右边第二项称为边缘似然估计的下界,可以写为:

\[\log p_\theta(x^{(i)})\ge{\cal L}(\theta,\phi;x^{(i)})=\mathbb{E}{z\sim q\phi(z|x)}[-\log q_\phi(z|x)+\log p_\theta(x|z)] \]

得到损失函数:

\[{\cal L}(\theta,\phi;x^{(i)})=-{\rm D_{KL}}(q_\phi(z|x^{(i)})||p_\theta(z))+\mathbb{E}{z\sim q\phi(z|x^{(i)})}[\log p_\theta(x^{(i)}|z)] \]

GAN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GAN)需要同时训练两个模型:生成器(Generator, G)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 D)。生成器的目标是生成与训练集同分布的样本,而判别器的目标是区分生成器生成的样本和训练集中的样本,两者相互博弈最后达到平衡(纳什均衡),生成器能够以假乱真,判别器无法区分真假。

生成器和判别器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分别设置为两个MLP。为了让生成器在数据x学习分布\(p_g\),定义一个噪声分布\(p_z(z)\),然后使用生成器\(G(z;\theta_g)\)将噪声映射为生成数据x'(\(\theta_g\)是生成器模型参数)。同样定义判别器\(D(x;\theta_d)\),输出为标量表示概率,代表输入的x来自数据还是\(p_g\)。训练D时,以最大化分类训练样例还是G生成样本的概率准确性为目的;同时训练G以最小化\(\log(1-D(G(z)))\)为目的,两者互为博弈的双方,定义它们的最大最小博弈的价值函数\(V(G,D)\):

\[\min_G\max_DV(D,G)=\mathbb{E}{x\sim p{data}}[\log D(x)]+\mathbb{E}{z\sim p{z}}[\log(1-D(G(z)))] \]

可以得到生成器损失函数:\(\mathcal{L}_G = -\log(D(G(z)))\)

判别器损失函数:\(\mathcal{L}_D = -\log(D(x)) - \log(1 - D(G(z)))\)

极端情况下如果D很完美,\(D(x)=1,D(G(z))=0\),最后两项结果都为0,但如果存在误分类,由于log两项结果会变为负数。随着G的输出越来越像x导致D误判,价值函数V也会随之变小。

计算它们的期望(\(\mathbb{E}_{x\sim p}f(x)=\int_xp(x)f(x){\rm d}x\)):

\[V(G,D)=\int_xp_{data}(x)\log D(x)\,{\rm d}x+\int_zp_z(z)\log(1-D(G(z)))\,{\rm d}z \\ =\int_xp_{data}(x)\log D(x)+p_g(x)\log(1-D(x))\,{\rm d}x \]

当D取到最优解时,上面的最大最小博弈价值函数\(V(G,D)\)可以写为:

\[C(G)=\max_DV(G,D)= \\ \mathbb{E}{x\sim p{data}}[\log\frac{p_{data}(x)}{p_{data}(x)+p_g(x)}]+\mathbb{E}{x\sim p_g}[\log\frac{p_g(x)}{p{data}(x)+p_g(x)}] \]

当\(p_g=p_{data}\),取到\(-\log4\),上式可以写成KL散度的形式:

\[C(G)=-\log4+{\rm KL}(p_{data}||\frac{p_{data}+p_g}{2})+{\rm KL}(p_g||\frac{p_{data}+p_g}{2}) \]

当\(p_g=p_{data}\)时,G取最小值也就是最优解。对于对称的KL散度,可以写成JS散度的形式:

\[C(G)=2\cdot{\rm JS}(p_{data}||p_g)-\log4 \]

参考文献

  1. PyTorch-VAE-vanilla_vae.py
  2. Kingma, Diederik P., and Max Welling. "Auto-encoding variational bayes." arXiv preprint arXiv:1312.6114 (2013).
  3. DALL·E 2(内含扩散模型介绍)【论文精读】
  4. Goodfellow, Ian, et 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7 (2014).
  5. 【概率论】先验概率、联合概率、条件概率、后验概率、全概率、贝叶斯公式
  6. 机器学习方法---优雅的模型(一):变分自编码器(VAE)
  7. GAN论文逐段精读【论文精读】
相关推荐
Rock_yzh2 小时前
AI学习日记——参数的初始化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学习·机器学习
拆房老料3 小时前
Transformer推理优化全景:从模型架构到硬件底层的深度解析
深度学习·ai·自然语言处理·transformer
byzy6 小时前
【论文笔记】VisionPAD: A Vision-Centric Pre-training Paradigm for Autonomous Driving
论文阅读·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
动能小子ohhh7 小时前
AI智能体(Agent)大模型入门【6】--编写fasteAPI后端请求接口实现页面聊天
人工智能·python·深度学习·ai编程
拉姆哥的小屋8 小时前
深度学习图像分类实战:从零构建ResNet50多类别分类系统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分类
盼小辉丶8 小时前
TensorFlow深度学习实战(39)——机器学习实践指南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tensorflow
蒋星熠9 小时前
反爬虫机制深度解析:从基础防御到高级对抗的完整技术实战
人工智能·pytorch·爬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
MYX_3099 小时前
第三章 神经网络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PKNLP13 小时前
深度学习之神经网络2(Neural Network)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格林威16 小时前
机器视觉的工业镜头有哪些?能做什么?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码相机·算法·计算机视觉·视觉检测·工业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