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业痛点
施工现场的网络环境复杂且波动频繁,常见问题包括:
- 📶 无线信号弱或不稳定:尤其在地下室、钢结构区域,4G信号易丢失;
- 🧱 传输中断频繁:网络中断导致数据丢包、上传失败;
- 💾 数据未缓存:传统采集终端无断点续传功能,数据永久丢失;
- ⚙️ 设备重启后丢数据:采集程序无重传机制,缺乏容错设计。
✅ 解决思路:
使用 电鱼 ARM 边缘网关 在数据上报前进行缓存、打包与智能重传,
结合多通道通信链路,实现"网络中断不丢数据、信号恢复自动补传"。
二、核心硬件平台
| 参数 | 电鱼 EFISH-RK3588 边缘网关 | 电鱼 EFISH-RK3568 边缘网关 |
|---|---|---|
| CPU | 8核 Cortex-A76 + A55 | 4核 Cortex-A55 |
| 通信接口 | 4G / 5G / Wi-Fi / Ethernet / RS485 / CAN | 4G / Wi-Fi / Ethernet / RS485 / CAN |
| 存储 | eMMC + SSD | eMMC + TF卡 |
| 操作系统 | Linux 5.10 / Ubuntu 20.04 | Linux 5.10 / Debian |
| 特点 | 高算力 + AI分析 + 多链路冗余 | 稳定低功耗 + 断点续传优化 |
| 工作温度 | -20℃ ~ +75℃ | -20℃ ~ +75℃ |
⚙️ 工业级设计、双天线通信模块和多通道数据总线结构,
让系统在网络极差的工地现场仍能保持稳定运行。
三、系统功能模块
| 模块 | 功能 | 技术实现 |
|---|---|---|
| 数据采集模块 | 采集各类传感器、视频或控制数据 | RS485 / CAN / GPIO / TCP |
| 缓存模块 | 本地暂存未上传数据 | SQLite / Redis / RingBuffer |
| 断点续传模块 | 网络恢复后自动重传历史数据 | 时间戳 + 状态标志机制 |
| 多网冗余通信模块 | 自动切换 4G / 5G / Wi-Fi 通道 | NetLink监测 + 优先级算法 |
| 数据上报模块 | MQTT / HTTP / Modbus TCP 上传 | QoS等级控制,防止重复上传 |
| 远程管理模块 | OTA升级 / 网络状态监控 | RESTful接口 / SSH远程维护 |
四、断点续传逻辑
data_buffer = []
def send_data(data):
try:
network.send(data)
except NetworkError:
data_buffer.append(data)
else:
confirm_ack(data)
def resend_buffer():
for d in data_buffer:
if network.is_connected():
network.send(d)
data_buffer.remove(d)
💡 网关在断网时自动缓存数据,
网络恢复后依据时间戳顺序自动补传,数据完整无缺。
五、多网冗余通信逻辑
优先级规则:
1️⃣ 优先使用有线网 → 低延迟高带宽;
2️⃣ 有线中断 → 自动切换至5G;
3️⃣ 5G信号弱 → 切换4G;
4️⃣ 全断 → 进入离线缓存模式;
5️⃣ 恢复网络 → 自动续传数据。
⚙️ 通信模块通过"链路心跳检测 + 网络优先级表"自动完成切换,
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六、方案优势
✅ 断点续传,数据不丢失 :网络断开仍可缓存与自动重传;
✅ 多通道冗余通信 :4G/5G/Wi-Fi智能切换,确保持续连接;
✅ 低延迟上报 :网络恢复后毫秒级补传;
✅ 工业级稳定性 :适应高粉尘、高湿、高震动环境;
✅ 远程维护 :支持OTA与日志上传,便于项目远程管理;
✅ 高兼容性:支持Modbus、MQTT、HTTP等主流协议。
七、实施步骤
1\] 选择RK3568/RK3588边缘网关作为数据汇聚节点 \[2\] 配置采集接口与传感器通信协议 \[3\] 启用本地缓存与断点续传功能 \[4\] 设置多网冗余通信(4G/5G/Wi-Fi) \[5\] 接入云端监管平台进行数据验证与展示 系统可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 是智慧工地、远程监测、矿区物联等场景的理想通信方案。 **八、典型应用场景** * 🏗️ **智慧工地扬尘/噪声监测系统** * 🚧 **塔吊/升降机安全数据上报** * 🔋 **能源计量与配电监控网关** * 🧠 **AI** **边缘识别终端数据同步节点**